从荣誉到羞辱——评詹姆斯·韦伯的《荣誉感》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m17207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民对于越南战争的争议及反思促进了一大批越战文学的产生。美国文学史上,一些作家倾其一生致力于书写关于越战的作品。詹姆斯·韦伯就是其中较为特殊的小说家,一方面由于他对越战所持的肯定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其作家与政客的双重身份。《荣誉感》是他的第二部小说,一经出版就赢得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小说放到当时的美国历史和社会的双重语境下,运用文本细读法分析该小说的主题思想,包括越战的性质、美国士兵对越战的认识、美国军队中荣誉感的本质、荣誉感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等。   本文共四部分。“导论”首先简要介绍了越南战争、越战文学、越战作家以及越战文学作品的地位,接着介绍了小说《荣誉感》、其作者詹姆斯·韦伯、以及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最后,论文给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主题。通过分析荣誉感的本质,本文旨在揭露荣誉感的非正义性质以及必将被解构的后果,使读者了解越战对士兵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毁灭。   第一章集中讨论美国士兵“荣誉感”的建构过程。经过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练,士兵们逐渐养成了精确的个人行为规范,强健的体格以及坚定的意志,塑造了他们对人民、政府和国家的尊重、忠诚及责任感。但由于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美国士兵传统的荣誉感必将被瓦解,因此本文还从社会军事的角度分析了荣誉感被解构的原因。邪恶的战争瓦解了士兵为国效忠的信念,让他们的英雄梦想破灭,使他们沦为战场上丧失人性的杀手。   第二章论述了“荣誉感”是如何被解构的。由于体会到战争残酷和邪恶的本质,士兵们的传统荣誉感彻底被解构,他们甚至怀疑作为军人应尽的职责。此外,士兵们意识到虚伪的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与野心,利用和背叛他们的忠诚,使士兵们对自己在战场上的身份和职责困惑不解。荣誉感的瓦解和英雄梦的破碎,都使得士兵们游离于社会之外,丧失了自我价值。   “结论”是对前面章节的总括与概括。它阐述了越南战争中“荣誉感”的真正内涵,并讨论了“荣誉感”的合理性。反思以战争观为代表的美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并提出研究越战文学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的美国久静思动,暗涛汹涌。女性作家们为争取平等权利与地位而奋起抗争,凯特·肖班是当时女性作家中呼唤平等自由的典型代表。她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
论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等理论出发,对于《螺丝在拧紧》中年轻家庭女教师所见到前男仆(Mr.(quint)和前任女教师(biss Jassel)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她的臆想进行深入分析。
学位
语言模糊性一直是语言学界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仅仅集中在基本的模糊理论研究上。有的从语义学、认知学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也有的从修辞角度展开研究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英国作家福斯特约代表作《印度之行》的主题。福斯特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透过这些关系所折射出来的冲突、隔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福斯特小说的基本
学位
作为一位极具创造力的文学大师,D.H.劳伦斯(Day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一生著作颇丰,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及文学评论等。他的思想和对
本论文运用翻译的文化研究中LEFEVERE等人的操纵理论,接受美学理论中JAUSS等人关于读者的期待视野的理论以及互文性理论中HAROLD BLOOM关于诗的影响的理论,探讨文学翻译中影
学位
林语堂作为杰出的作家和翻译家,在英语世界中,对中国的儒、道学说的传承与翻译做出了积极贡献,《孔子的智慧》与《庄子》便是其中的两部翻译作品。就其内容而言,《孔子的智慧》是
在人家谈美学、谈观念、谈创作的时候,我们却在谈论诸如“如何将中国摄影家的照片也能卖到100万美元”这样的命题。  甫一进入9月,上海的艺术圈就颇为热闹,西岸艺博会和Photo Shanghai(上海艺术影像展)联合揭幕纷呈的展览季,似乎也是暑热褪去、宣告秋高气爽的来临。热闹之中,一个话题也被尤为关注:中国的摄影市场火了——这个话题自然因第二届Photo Shanghai的成功举办而起。  由世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