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溥仪“巡幸”研究

来源 :渤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巡幸”(临幸、行幸)是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统御地方、彰显帝王权威的政治行为,随着帝制的终结,帝王巡幸也不复存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为了更好的控制东北,在关东军的操纵下炮制出一个所谓的“满洲国”,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担任“执政”与“皇帝”,开始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关东军为加强对伪满洲国的控制,更是为了极力满足溥仪对于皇权的追求,组织设计、实施了溥仪“巡幸”活动,并伴随整个伪满时期。本文主要以伪满时期溥仪“巡幸”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研究背景,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选题研究意义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预设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分析了“巡幸”制度出台的背景。一是关东军对安排“巡幸”活动的认识,关东军为了更好地达到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利用溥仪在伪满国境广泛地进行“巡幸“,既可以削弱抗日力量,麻痹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也可以满足溥仪为代表的满清贵胄对于皇权的心理需求,迷惑国际视听;二是溥仪本人及满清贵族对“巡幸”的认识。溥仪是抱着恢复满清而和日本合作,一方面十分享受”巡幸“所带来的昔日帝王的威仪,另一方面,溥仪又受到日本关东军的重重限制,听命于关东军的安排,不能反抗,双方之间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三章介绍了“巡幸”的组织与实施情况。溥仪每次出行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每次出行都在日本关东军的内部指挥下通过宫内府颁布,而具体实施过程更体现了关东军的意志。第四章为“巡幸”的性质、类型,通过对中国传统帝王巡幸的分析与溥仪在伪满境内“巡幸”研究得出其具有巨大差异,并不是符合溥仪所追求的帝王形象,而是关东军利用“巡幸”这一方式稳固殖民统治。第四章与日本组织、实施“巡幸”的目的相比照,剖析了伪满时期溥仪“巡幸”的影响。打击溥仪对于复辟的幻想;利用溥仪“巡幸”加强对于伪满政权的控制;配合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加重东北地区经济掠夺。结束语部分总结为溥仪及其伪满政权时刻处于日本关东军的高压管控之下,“巡幸”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仅仅是一幕傀儡戏而已,“巡幸”活动的特点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伪满洲国政权的殖民性和傀儡性。
其他文献
我国西北地区(陕、甘、青、宁、新疆五省区)地域辽阔,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农村发展缓慢。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西北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农村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加之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滞后,规划发展思路落后,因此迫切希望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找到一条适应本区域的新的发展路径。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以国内外农村产业发展研究理论和实
小额信贷是国内外用于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也被广泛应用。通渭是甘肃省一个贫困人数较多的县,随着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小额扶贫贷款在通渭县的实施现状和效果如何?有哪些影响?本文以此为题,通过查阅统计数据、对200户贫困户实地调研和走访等一系列方式,对通渭县小额扶贫贷款的资金发放和回收情况、产生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通渭县面向18
小学4-6年级属于青春期早期,这一阶段的儿童一方面有依附于父母的倾向,而另一方面,则有寻求同伴支持、表达自己立场的倾向,研究该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对于减少青春期亲子冲突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该阶段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石家庄地区的小学生展开调查。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
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实际业务需求推动下,我国远程医疗建设应用快速发展。远程医疗是城市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偏远农村辐射的一种方式,即城市反哺乡村,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优势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进行远程诊断和咨询,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的同时,医生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目前贵州省远程医疗发展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其实践探索方式可以为快速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校园视觉文化环境是儿童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校园视觉文化环境建设都存在模式化问题,一方面难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缺少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在设计等方面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美育的功能。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环境为儿童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小学校园视觉文化环境,成为当下许多学校在校园建设方面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本研究从校园视觉文化环境和儿童审美能力的关系出
我国对腐败行为始终保持高度打击的态度,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市场竞争激烈化,单位行贿犯罪逐步在加快增长,由于现行立法不足、刑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司法实务中对单位行贿罪的认定的疑难问题,笔者拟从单位行贿概述切入,对该罪名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除前言、结语及致谢外,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单位行贿罪的概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需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多样,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水平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城乡基层的和谐。社工作为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群体,其专业理念与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并发挥作用显得非常重要,社工面临的困境也需要解决,否则会影响服务效果。本研究以郑州市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即拍即发、即时互动的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横空出世,出现了美拍、秒拍、火山、抖音和微视等一系列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软件。短视频以其生动、简易、便捷的特点,得到了受众的广泛青睐,成为受众主要的信息接收方式。然而,伴随着移动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低门槛、海量内容的提供、及时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低俗淫秽、散布虚假信息、泄漏他人隐私等一系列不当的
近年来,控股股东增减持行为发生的较为频繁,而伴随增持行为的往往是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此类伴随“隧道效应”的增减持行为不仅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公司价值,违背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且还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在信息不对称、配置高杠杆、短期套利驱动叠加股市低迷信心涣散的背景下,控股股东的增持和减持行为常被投资者认为是一种风向标。因此,识别和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增减持行为动因
蹴球是由中国古代蹴鞠演变而来,是最古老的石球游戏。在我国满、蒙、回等少数民族中流传较为广泛。本研究将蹴球运动作为一个文化现象,从文化学的视角,介入文化人类学研究范式中参与性观察的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蹴球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三种文化结构的演变历程进行论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蹴球运动有“黄帝所创”和“石神传说”的文化缘起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