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突变对EGFR-TKIs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疗效及耐药后进展模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极大地改善了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然而,许多患者表现出原发/早期耐药。此外,最初对EGFR-TKIs有反应的患者临床结果也各不相同。已有研究表明,EGFR共突变会影响EGFR-TKIs疗效。本研究旨在分析存在EGFR突变并接受过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共突变的特点,评估不同的共突变对EGFR-TKIs治疗疗效及耐药进展模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中心,行多基因检测,存在EGFR突变并接受过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病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基因检测数据、临床结果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23.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log-rank检验及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各共突变的概率及人群分布特点,各共突变与EGFR-TKIs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各共突变与EGFR-TKIs耐药后进展模式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18例EGFR-TKIs治疗前样本,最常见的共突变类型为TP53(66.7%)、PTEN(33.3%)、EGFR内共突变(27.8%)、ROS1(22.2%)、ATRX(22.2%)、KMT2C(22.2%)、PDGFRA(22.2%)、PAX5(22.2%)。存在EGFR内共突变倾向于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8.7 vs 7.8,p=0.948)及总生存期(OS:NR vs 22.5,p=0.669);而存在TP53或PTEN共突变倾向于更短的PFS、OS(合并TP53时,PFS:6.4 vs 8.7,p=0.629;OS:16.8 vs 22.5,p=0.21;合并PTEN时,PFS:6.4 vs 8.9,p=0.464;OS:22.5 vs NR,p=0.624),然而这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原发耐药、耐药后进展方式与特定共突变的相关性。结论:共突变在未经TKI治疗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广泛存在,并与EGFR-TKIs治疗疗效及临床结局有关。未发现特定共突变与EGFR-TKIs原发耐药、进展模式的相关性,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探究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症结,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推进思维,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术后近期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结扎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保留左结肠动脉组,53例)和高位结扎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64例),根据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和评价。结果:1.差异有统计
教学团队以“重理论基础、强仿真设计、突创新实践、促科学探索”为指导,依托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规划教材和创新实践平台,将数学物理建模思想、三维可视化仿真方法、挑战性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实践中。该举措更新了课程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重塑了课程体系,突出了课程的创新性,增加了课程的挑战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的:通过分析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伴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T1/2c N0M0单侧单灶性与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对侧腺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发率和无再发生存率,探讨此术式作为T1/2c N0M0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首选术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采取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伴峡部
研究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水平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DLBCL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017-1-1至2020-5-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32例DLBCL患者的血清TK1水平,收集患者完整的
脑电信号作为大脑活动的总体反映,反映着大脑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如正常人清醒时以α波和β波为基本波,睡眠时出现δ波和θ波的特征性变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γ波减少,癫痫病患者出现散发性棘波和散发性尖波。开发无创、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率的脑电信号检测技术不仅有利于了解人类注意、执行、记忆等机制,而且有利于揭示如癫痫、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发生的起源和传播机制。脑电极及其器件是脑机接口获取脑神经活动信息的重要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单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单纯新辅助化疗的51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以TRG分级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新辅助治疗敏感组(TRG0-2级),新辅助治疗无反应组(TRG3级),寻找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临床因素。结果:TRG0级患者12例(23.5%),TRG1级患者3
目的:探讨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各类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26例经过肺部手术证实病理结果为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直径≤3cm的肺周边孤立结节,依据最新版本的WHO肺癌新分类标准按术后病理分为以下两组:MIA组、IAC组,样本量分别为95(42.04%)、131(57.96%);在我院术前1个月内的高分辨率CT上肺窗和纵隔窗分别测量出肿瘤最大径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病理学进行比较,以研究和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01-2019.11的110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均采用乳腺彩超、乳腺增强CT、乳腺增强MRI、乳腺轴斜位钼靶,回顾分析此110例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点与临床一般资料,将收集到的影像学资料与该患者的病理诊断及病理的分子分型进行统计。所有的数据均采用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广泛应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是其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搜集并分析了42例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讨论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点,并与单发肺腺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搜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42例同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