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指发生在妊娠34周前的子痫前期,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患者易引起孕妇心、脑、肾、肝、血液系统等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母胎死亡。从母体病情考虑,往往提早终止妊娠。从胎儿预后考虑,由于孕龄不足34周,过早终止妊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预后有明显影响。目前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主张保守治疗,但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凝血功能的改变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环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子痫前期与血栓形成倾向有关联。改善孕妇妊娠期的凝血功能可能对子痫前期有防治作用,因此抗凝药物被尝试用于子痫前期的治疗,主要有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LMWH)。由于低分子肝素对母儿的安全性高,近来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妊娠妇女子痫前期的发生。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明显降低有血液高凝倾向,或有子痫前期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期间子痫前期的复发率,或子痫前期的复发率未降低但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但关于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罕见。
本课题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通过相关临床症状、实验检查以论证低分子肝素治疗是否延缓早发型子痫前期病程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围产儿的预后。另外,通过研究凝血相关分子标志物等指标的改变情况,推测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研究共纳入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43例(1例为孕35周,其他均不大于孕342/7周),其中LMWH治疗组16例,常规治疗组27例。LMWH治疗组在入院明确诊断后即予低分子肝素治疗:速碧林4010IU,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持续至少7天。分别于入院时、分娩前、分娩后1天、分娩后2-5天抽取孕妇静脉血、分娩时的脐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凝血相关分子标志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并发症等分娩资料。记录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常规、尿常规等临床资料。
结论:本研究发现,对于早发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延长妊娠时间,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而妊娠时间的延长可能主要通过降低血压实现。另外,低分子肝素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异常高凝状态(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酶),从而延缓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情,其中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关键环节。低分子肝素治疗是比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