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穆斯林聚居形态长期表现为“大分散、小集中”,伊斯兰教清真寺通常以穆斯林的聚居地为中心营建。少数穆斯林定居于郊区某村落,逐渐繁衍生息,形成聚落。清真寺的分布同穆斯林聚居区有直接的关联,但较早的定居者未必意向于,或者有能力进行大尺度范围的地理勘察。因此,早期的穆斯林聚居地往往是随意的。从数量上看,在穆斯林聚集区域由于地形、交通以及其他文化、族群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伊斯兰教空间数量较为众多;从崇拜行为上说,由于其寺院与教民之间特定的关联以及对“两世”幸福的追求,又使得它对信徒有着较高的约束力和明确的可置换性,应当属于典型的均衡分布。然而,由于伊斯兰信仰同穆斯林聚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清真寺在有穆斯林的地方表现出各种不同分布形式,理论上的区域均衡分布格局也被打破。城镇发展对宗教空间的分布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教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宗教形式和存在意义,所遭受的影响则更为深远。不仅是城市形态、宗教空间建筑位置的变化,对穆斯林——请真寺的使用者来说,更加深远的改变来自于生活方式也产生着剧烈的变动,如何更好地让传统宗教信仰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以便增进民族和区域的发展,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以清真寺为核心的聚居模式和清真寺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加以深刻、全面的理解,并以全新的形态归还城镇空间。结合论文研究与相关理论,可以将清真寺的分布特征概括为“局部集中的均衡分布”。反过来,伊斯兰教以清真寺为中心,不仅体现在宗教意义上,在生产、生活乃至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复杂的交集。可以说,穆斯林的生活与发展离不开清真寺的发展,虽然有些民族地区由于过度的清真寺营建造成了穆斯林教民经济上的负担与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对区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适度规模的清真寺布局对穆斯林聚集区域的和谐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从马斯洛的需求分析中,生理的需求、社交的需求、求知的需求等等人的基本需求以及更高级的需求在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以体现,尤其是吃饭、结婚、出生、葬礼、日常行为等基本需求必须通过清真寺、阿訇的指导才能完成,这就意味着清真寺的分布直接关系着穆斯林区域的发展和穆斯林聚集地的生息。综上所述,清真寺的合理分布对穆斯林集聚地区区域的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穆斯林聚集地区的清真寺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探讨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