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Comprehension Strategy of Garden Path Sentences-Exploration into Seco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其独特的局部模糊性,长期以来花园路径句备受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关注。通过对花园路径句的研究,我们可以洞察人们在处理语言过程中大脑的工作机制。各种方法已被应用于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都聚集在那些由语义和句法因素所引起的花园路径句上。而其中最激烈的辩论主题是“并行模型”和“串行模型”。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都聚焦在英语为母语领域中关于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鲜有关于母语为非英语的研究。因此,目前我们的研究选择的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受试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希望得到与以往不同的研究结果,从而有利于英语的教与学。   本研究中,我们所做的关于花园路径现象的实验,是为了试图回答下面四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不同种类的花园路径句的解歧是否存在差异?(2)花园句的解歧是否与英语语言水平相关?(3)花园句的解歧是否与性别因素相关?(4)中国英语学习者遵循的解歧策略是否有规律可循?   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和事后访谈的方法,受试为6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方法是要求受试口头翻译12句挑选出来的共三种不同的花园路径句。三种句子分别为:1)主动句/缩减关系歧义句,2)直接宾语/句子补语歧义句和,3)直接宾语/主语歧义句。受试的翻译过程被全程录音,事后统计受试的解歧率,解歧时间和解歧策略。录音有助于实验后对学生的访谈。   实验显示,三种花园句的解歧率存在较大差异。语言水平与花园句解歧率没有显著相关性。并且,无论其英语水平如何,中国英语学习者多是串行模型主导的解歧者。性别因素在不同的花园句的解歧率上存在较大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中国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理解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唤起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英语的教学与学习。同时,希望他们在面对不同的英语学习任务的时候能够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之一。1919年出版的《小城畸人》是其代表作。这本书由25个内在联系的故事组成,它描述了居住在俄亥俄温士堡镇的畸人的生活。有8个故事是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也是现代非洲文学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位盲目崇拜男性力量的部落英雄-奥贡喀沃—在英国殖民入侵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和个人
言语交际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一。误解作为言语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但结合文学文本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误解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约翰·契弗的文学成果主要体现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因此,评论界则将精力放在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上,甚至赋予他“美国郊区的契科夫”的美誉。除此之外,契弗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