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公共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指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五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在消费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业体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可以更好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服务业产业内结构优化升级,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首先,基本公共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在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特别是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其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也为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全体公民提供充分享受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机会,给予全体公民更为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是提升国家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方式上,公共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市场机制应该在公共服务业发展中日渐发挥基础性作用。所以,本文从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的内涵与关系出发,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公共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研究论证了公共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公共服务业的目的与对策,其中包括优化市场主体,确立合理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