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铜陵县土地利用及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核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铜陵县作为重金属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对资源和发展经济的依赖典型区域。。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的日益破破坏,经济与环境矛盾、人地矛盾更加凸显。本文在元胞自动机技术的支持下,选择长江流域典型小城镇铜陵县为研究区,分析研究了铜陵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对铜陵县地区1999、2005、2010年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解译,得到该地区相关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以及统计数据,加马尔科夫链模型,土地使用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图中所示的基础,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规律,对铜陵县地区202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了规划定量以及自然演变的双预测,并对各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体变化不大,这些较为明显的是增加了运输和建设用地和耕地减少;生态风险总体上表现为风险度逐步加重的趋势;生态风险级别花园南是大大低于北部农业区,生态安全值受拉皮德城的相对较弱。和它的市区边缘的严重的生态风险区域。城市建成区,特别是其边缘地区生态风险产生较大改变。  本文在对铜陵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后进行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内容、路线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论述本文的背景本研究及意义,推进国内外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阐述了研究所涉及的元胞自动机、土地生态安全的理论依据、组成及各自特点等。  第三部分:研究区概况及影像处理。研究区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和其他基本情况。在1999年,2005年,2010年TM卫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ENVI4.6.1平台对地形图(1∶168000)进行几何纠正处理,用标准的假彩色 RGB合成来对目标进行图像解译,并采用人机交互的判读方式进行相应图像增强处理。  第四部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析。本文以动态的态度,在一个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发展的程度,程度的消耗,综合动态度指数提供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分析。分析表明,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年来耕地变化不显著降低。从1999年86 hm2到2005年的116hm2,再到2010年的127hm2。绝对增加41 hm2不大,但由于其用量小基地的整体价值,成长率达到49%。耕地的单一耗减度达到0.87%,建设用地是变化量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开发程度深、变化速率快,建设用地是动态度为正值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发展比任何其他类型,只有的消耗,超过的单一动态度。  第五部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通过1999、2005年和2010年定量和自然发生的模拟内插的进化生态安全指数。分别计算了1999至2010年间,铜陵县的土地生态安全风险值。从整体来看,重度风险从1999年的10.06%到2010年的18.13%,中度风险从1999年的18.5%增长到2010年的36.61%,在研究区域中度生态风险水平普遍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园林地生态风险水平要明显低于北部耕地区,其生态安全值受快速城市化影响相对较弱。研究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类型生态风险也大不相同,城市建成区及其边缘地区形成重度生态风险地区。城市规划定量相对于自然模拟演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耕地、园地、林地的范围及生态安全,集中对城市建成区,特别是其边缘地区凡人生态风险产生较大改变。  第六部分:结论与对策与建议。简耍概括本研究的结论,提出土地生态安全调控对策与建议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已经给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各种敏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影响.为了帮助各种旅游组织更好地应对危机,本文引进了危机管理
该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功能、目标、特征;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运行动力;结合系统分析
首先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建模要素,包括道路、道路中心线、道路边线、交点、车道.然后,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数据模型,引入时间属性,把各种实体作为对象,对于交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普遍出现诸多矛盾,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城乡规划滞后于城乡结合
论文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定义,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体系研究、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空
社区是人们共同聚居在一定地域中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集合体,社区既是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占有的地理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社区体系的构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