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验数据的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与粮食安全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份,于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产量大省,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l/4的小麦、1/10的粮食,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连续九年突破1000亿斤。粮食在连年增产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挖掘其生产潜力,为国家粮食稳定和安全做出贡献。河南省自2005年以来,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同时结合示范推广试验,各县(市、区)均布设有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样点,从试验数据中,可得到全省范围内小麦、玉米/水稻在试验条件下空白施肥区单产、正常施肥区单产和最优施肥区单产等信息,以上信息,可以客观真实的反映河南省粮食的可实现生产潜力特征。本文首先在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理论与方法基础上,根据河南省的试验数据,分小麦、玉米、水稻完成试验半方差函数的计算、理论模型拟合,运用空间插值技术,选用Kriging插值法对样点产量数据进行插值,得到河南省各区域的粮食单产水平;在河南省耕地地力评价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县的评价分值与各县作物的平均单产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信度;根据目前河南省粮食播种情况,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修正,得到目前条件下的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能力对比分析,得到各地市的粮食增产空间。其次,在1994-2012年河南省粮食安全评价基础上,通过预测201-2020年河南省的人口数量,粮食实际生产能力及粮食需求,加之河南省的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分两种情况对河南省未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最后,为了确保河南省的粮食安全,提出了河南省粮食可实现生产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传统统计理论分析发现,试验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系数均在0.1~1.0之间,属于中等变异性,且试验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根据试验样点数据分析,河南省小麦、玉米和水稻在试验条件下,单产的平均值分别为7169.7kg/hm2、8195.1kg/hm2和8234.5kg/hm2。(2)利用4种理论半方差模型拟合和比较,得出试验区小麦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玉米最佳拟合模型为Gaussian模型;水稻最佳拟合模型为Gaussian模型。(3)经测算,河南省小麦、玉米和水稻可实现均产量分别为7027.55kg/hm2、8038.36 kg/hm2和8280.17kg/hm2;当下河南省的总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为7598.61万吨,与201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相比增加了1884.92万吨,增产比例为32.99%。同时,夏粮单产和秋粮单产与河南省耕地地力评价分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相互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河南省粮食增产的区域主要在三门峡市、洛阳市、平顶山市、郑州市,其增产比例均达到一半以上。(4)从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来看,河南省在2015-2020年的粮食安全已经可以达到富裕的消费水平;从河南省的实际粮食生产能力来看,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只是达到小康消费水平,距离富裕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黄体酮疗法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先兆流产患者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来院就诊的健康妊娠妇女纳入为
华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发育了大量的生物扰动白云岩/生物扰动灰岩,选择两个代表性剖面——河南登封寒武系剖面和山西兴县奥陶系剖面进行碳酸盐岩系生物扰动成因研究。河南登
一年一个轮回,每年有关高考的话题总吸引着教师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惊喜、怀疑抑或沉默。7月底,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的一个帖子引起了编者的注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资源等新型科技的出现,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期我国资产评估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资产评估师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应
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监测哨点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阳性者在各类人群的分布情况,并对HCV检测实验室常用的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安徽省艾滋
生物扰动在现代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底栖生物群落特性、有机物分解速率、海水化学性质、沉积物氧化还原性以及营养物循环。豫西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
以小麦、油菜为供试作物,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La、Nd对小麦、油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Nd浓度在0~50 mg/L时,对小麦、油菜幼苗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又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种利益的交织之处。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是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
本文从环境角度探讨了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技术的发展过程,得出了一些新结论:首先,中国■土的形成是二 千多年来耕作、施肥的结晶。那种认为中国原始的黄土很肥沃、春 秋诸侯
本文以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食品原料学课程为例,对应用型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应适应专业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