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10年来国内外采用术中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有关结直肠恶性肿瘤文献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检索2019年3月前,发表于PubMed、Embase和Cochrane3个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获得所有关于结直肠癌术中行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比较术中行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和未予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在治疗结直肠癌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价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严格筛查文献,评估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最后用RevMan5.3软件对两组研究的患者术后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1.纳入文献基本情况: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入选患者总共888例,实验组(使用雷替曲塞组)440例,对照组(未用雷替曲塞组)4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比较两者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雷替曲塞未增加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风险。(OR=1.35,95%CI:0.61~3.00,P>0.05)3.比较两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雷替曲塞未明显增加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出现的概率。(OR=1.68,95%CI:0.70~4.05,P=0.05)。4.比较两组术后出现腹泻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泻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雷替曲塞未明显增加患者术后出现腹泻的情况(OR=1.64,95%CI:0.85~3.15,P>0.05)。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情况:结果显示雷替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替曲塞未增加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风险(OR=1.23,95%CI:0.35~4.29,P>0.05)。6.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出现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雷替曲塞未增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出现概率(OR=0.83,95%CI:0.49~1.42,P>0.05)。7.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出现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雷替曲塞未增加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OR=2.00,95%CI:0.70~5.68,P>0.05)。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所需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无明显显著性差异,雷替曲塞未使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延长(WMD=-0.04,95%CI:-0.11~0.03,P>0.05)。结论:1.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组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以及术后并发症(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增加。2.雷替曲塞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比未使用雷替曲塞组无明显增加。综上所述,从本研究来看,使用雷替曲塞术中腹腔灌注化疗是安全的,未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是本研究仍有局限性,其疗效仍须进一步地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来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