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的多重面孔 ——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新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研究过程中总以象征主义为皈依的简化倾向,为了还原历史原本的丰富性,全面客观地呈现复杂多元的诗坛景观以及“纷繁多向的探索局面”(孙玉石语),即“缪斯的多重面孔”,本文遂以史料发掘为根基,以诗潮考察为切入点,以典型个案探析为重点,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法重新介入此项研究,勾勒了此期现代主义诗歌存在的四重被遮蔽的面向。第一章首先解析了与本议题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然后集中梳理意象主义、颓废主义与未来主义诗潮1937年前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多重面向与西方的影响密不可分,它们为中国现代主义的产生营造了环境,也是重要诱因,因此这样的梳理颇为必要。第二章以施蛰存和邵冠华为个案探讨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意象主义面向。聚焦施蛰存笔下的意象叠加技法及其背后的哲学、历史内涵,并分析了受意象主义启发而产生的都市题材转型现象。在分析邵冠华时,则主要考察了他与美国意象派诗人艾米·罗威尔之间的关联,集中分析了凭借明喻及动词建构意象的技法以及对自由诗形的追求等,并且深入探讨了明喻技法与陌生化效果、动词运用与视觉呈现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在探讨颓废主义面向时主要分析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受多元现代主义影响的诗人长期被忽略的颓废侧面,戴望舒可谓其间典例,比如他诗中所呈现的衰颓时间感、忧郁基调与颓废意象等。第二种是一直未被纳入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叙述框架中的颓废诗人,比如绿社“领袖”朱维基,本文对他笔下的感官、身体、死亡及阴森意象书写进行了细致分析。二者合力呈现了一个颓废与感官的世界。第四章主要探讨未来主义面向,当鸥外鸥从形式与技法层面接近未来主义时,又受到二、三十年代新兴都市环境与个性解放思潮的蛊惑,遂沿着时尚与消费路径走出了未来主义的中国风姿,衍生出未来主义式的情欲书写范例;而能够直面现实的鸥外鸥也几乎毫不犹豫地将民族危机、国际风云等纳入未来主义的轨辙,体现出积极介入现实、干预生活的热情。于是在左翼诗歌、国防诗歌、新感觉派诗歌之间的暖昧地带开掘出别样风景。和理念与形式并重的鸥外鸥不同,番草则将未来主义精神注入自己的诗章,致力于都市文明、力量与现代机械的书写或礼赞。第五章主要探讨新古典主义面向,其核心问题是考察传统资源如何进行现代转化。由于“土星笔会”在该领域的实践最具自觉性,因此,首先叙述了“土星笔会”概况,然后重点解析了汪铭竹笔下私人化的历史想象、典丽的情欲书写、现代虚无主义以及程千帆诗中古典美学理想的现代重构与典故新诠等内容。虽然本章无法纳入“影响研究”序列,但这种现代主义本土化现象也可视作现代主义的另一侧面。综上,意象派经典技法与题材、颓废与感官世界书写、未来主义的中国姿态与新古典主义便构建了 19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多元格局,与被广泛讨论的象征主义形成互补态势。以诗歌史料发掘和诗潮脉络辨析相结合的模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内部构造,具有较为辽阔的应用空间。然而,本项研究也仅仅是开端,更为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更为纷繁的诗坛格局尚待更为深入的史料发掘与范式调整。
其他文献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手段,隐喻存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历史上,国内外学者曾从传统修辞学角度的词句层面、认知角度的词句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三个主要维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但对隐喻的动态性语义特征以及隐喻对语篇主题的构建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认知语言学认为,句子与语篇紧密相连,是一个连续体。隐喻是一种参照现象,概念化主体往往通过单
变量选择是数据建模的一个基本问题.近些年来,涌现了许多比较成功的变量选择和系数估计同时进行的惩罚或约束的回归方法.Nonnegative Garrote(NG)方法(Breiman,1995)也是惩罚的变量选择方法,Xiong(2010)提出了误差项为同方差的线性回归模型基于Mallows’Cp准则的NG估计量具有天然的惩罚函数和调节参数,但他没有对NG估计量的渐近最优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借鉴模型
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复杂综合的呈现。潘周桢是越南维新运动领袖、越南近代爱国志士,越南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主张废除君主制,提倡民智民权,言论自由,学习西方科技,振兴工商经济,反对暴力抗法。他不仅把宝贵的一生奉献给了越南的独立解放事业,而且创作了大量诗歌、随笔、杂文。他的作品数量庞大,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题突出,在文学创作、文化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作为新动能关键支撑的创业企业孵化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缓解创业融资难问题,国家不断探索以特色小镇、未来科技城和高新园区等平台打造为抓手,建设创业生态系统扶持创业企业融资和成长。然而,同样的创业生态系统内创业企业的融资绩效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分化,即便是对于具有某些相同资源禀赋的创业企业,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融资绩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炼出
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社会、高校、研究者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实践议题。本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组织变迁理论、场域理论等理论基础,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进行文献梳理、政策解读与访谈调研,选取一所行业型大学的特色学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入梳理与分析该大学食品学科一百多年来历史演进的过程,总结其学科建设的成败得失,揭示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挖掘
随着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以及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内部审计的职责不断延伸,从传统的查错纠弊、保护资产完整等监督职能,向促进组织价值增值等战略性职能转变。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应“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明确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目标。学术界广泛关注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但更多地是对于基本理念的探讨,通过实证
当今时代,软件漏洞被看作一种战略资源受到攻防双方的积极关注,因此软件漏洞挖掘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焦点。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通过剖析二进制代码的结构、语义和行为自动发现程序的特性,是漏洞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重点研究与漏洞挖掘相关的值集分析、补丁比对和动态符号执行等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准确率不够、耗时过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针对传统值
构建基于联盟链的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物联网网络,对于提高物联网系统协作效率,降低物联网体系运转成本,推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联盟链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联盟链的物联网系统性能依然存在瓶颈,链上数据的可靠性无法保证,跨链通信状态机同步仍非常困难,距离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物联网联盟链数据存储与访问控
当前,网络平台在网络空间中的支配力、影响力随着其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被强化,由于在技术、数据、信息等规制资源上的优势,其已经成为塑造平台内以及整个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主体之一。这背后实质放映的是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以及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资源分散化的趋势。在构建网络空间法治秩序的过程中,如何在激活网络平台秩序塑造能力的同时,又使这一本质上属于私人所具有的规制能力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而不致出现用户权利的侵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社会就一直与贫困做斗争。特别是随着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社会对弱势群体正给予更多关注。当前我国正以恢弘气魄开展脱贫攻坚战,目标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显然,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对贫困的治理并不会结束,避免返贫是下一阶段的艰巨任务,治理相对贫困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程,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