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需进行心电图复查的患儿,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进行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按照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类型分组、心电图结果分组及心脏用药等进行统计。比较并分析病理分组和心电图结果分组的患儿生存质量得分,寻找患儿心电图结果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1.调查、测量工具人口统计学调查采用PedsQLTM家庭信息表中文版,生存质量调查采用PedsQLTM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中文版、PedsQLTM3.0心脏病模块中文版。心电图使用日本光电ECG-1550P心电图机描记及纳龙科技心电图软件分析。2.数据收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18岁的患儿及其家长,研究者按随机抽样方法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由患儿和家长独立完成问卷调查。3.数据处理对原始量表进行检查和核对,所有数据均用SPSS建立数据库,用PedsQLTM体系标准的记分方式,计算出具体各个维度分数和各个量表总分。另外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手术年龄、心脏用药及父母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统计描述。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x±)。各先心类型、各组心电图结果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样本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并进行事后检验。结果1.患儿一般资料与生存质量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手术年龄、填表人类别、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以及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分别计算生存质量,并统计分析。PedsQLTM3.0心脏病模块(包括患儿报告、家长报告)和PedsQLTM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的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先心病理类型分组比较非紫绀组与紫绀组在PedsQLTM3.0心脏病模块患儿报告中症状维度和治疗焦虑维度的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身体外貌、认知心理问题、沟通问题以及总分的得分差异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报告在治疗焦虑维度的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四个维度以及总分的得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edsQLTM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生理功能维度的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总分的得分差异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不同心电图结果比较根据患儿的先心术后复查的心电图结果分为四组:大致正常组、心室肥大组、缺血性改变组和传导阻滞组。PedsQLTM3.0心脏病模块患儿报告的症状维度和总分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身体外貌、治疗焦虑、认知心理问题以及沟通问题的得分差异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报告中症状维度和治疗焦虑维度的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身体外貌、认知心理问题、沟通问题以及总分的得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在PedsQLTM4.0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维度和总分的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角色功能的得分差异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dsQLTM3.0心脏病模块——药物治疗病理分组与不同心电图结果分组在心脏病模块心脏用药治疗的总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生存质量较好。2.心电图结果越接近正常范围,患儿生存质量较好。根据心电图结果可以初步估计患儿生存质量,对临床医生的用药、后续治疗起到参考作用,也能让患儿家长更方便、快捷了解患儿的生活状况,对患儿各方面能力的恢复起积极作用。3.心脏病用药治疗对患儿身体状况、心脏功能恢复状况关系不大,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