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将太阳能转化成高效清洁的氢燃料,被认为是应对传统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PCN(聚合物氮化碳)因其制备简单、能带结构合适和稳定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制氢领域,但是传统的PCN光吸收能力较差,光生载流子复合率较高,这导致整体的光催化反应效率一般较低。因此增强光吸收,加速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一个光催化反应体系中,助催化剂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将助催化剂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620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502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将太阳能转化成高效清洁的氢燃料,被认为是应对传统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PCN(聚合物氮化碳)因其制备简单、能带结构合适和稳定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制氢领域,但是传统的PCN光吸收能力较差,光生载流子复合率较高,这导致整体的光催化反应效率一般较低。因此增强光吸收,加速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一个光催化反应体系中,助催化剂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将助催化剂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针状尿素无模板热解法合成了低聚等级孔U-PCN材料,在增强光吸收的同时还加速了甲酸扩散到其内部的速率,能够高效的原位清除PCN内部产生的空穴,使剩余的电子很容易扩散到光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析氢性能,在PCN上通过不同方法分别负载Pt纳米粒子和Pt原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利用针状尿素通过简单的一步热解法制备了U-PCN-T(T为450℃、480℃、550℃、600℃),并探究了该材料的体相插层行为与光吸收性能。等级孔结构对光吸收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而且低聚合度和等级孔结构(U-PCN-480)极大地提高了甲酸的体相插层程度和扩散速率。(二)Pt/U-PCN-480在甲酸体系中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析氢活性(379μmol h-1),其AQE(表观量子效率)在入射光波长为380 nm,光强为30 m W cm-2时,可以达到70.4%。这是由于体相光催化和光吸收增强的协同效应,且体相光催化的贡献更为显著。(三)为了在保持高效光催化性能的同时提高Pt的利用率,用快速(秒级)光还原的方法制备出了单原子催化剂Pt SA/U-PCN-480。该催化剂中Pt的负载只有0.16 wt%,比化学还原法制备的Pt/U-PCN-480中的Pt负载量(1.0 wt%)低了6.25倍,但Pt SA/U-PCN-480的活性(369μmol h-1)和Pt/U-PCN-480(379μmol h-1)相当。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发展使得绿色环保深入人心,臭氧作为绿色氧化剂被大量运用在饮用水净化、医学治疗、污水处理和燃煤烟气净化等诸多领域。在商用臭氧发生器中,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被很好的运用。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臭氧的产生机理、电极材料、放电室结构、气源、电源及其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对于商业臭氧发生器来说,臭氧产生效率的提高长期停滞不前。近年来,大量研
降冰片烯荧光聚合物在离子识别及生物成像等方面研究广泛,但是由于其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在全水相及生物体内应用。为了得到水溶性降冰片烯聚合物,本论文一方面通过在聚降冰片烯侧链引入水溶性基团聚乙二醇,通过自组装方法得到水溶性聚合物;另一方面,通过生物相溶性好的表面活性剂物理包裹法,得到水溶性荧光纳米粒子。详细研究了聚合物纳米粒子在离子识别及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两亲性二元共聚物P
氧杂环丁烷既可以当作单体参与反应,也可以作为紫外光固化体系中的活性稀释剂,氧杂环丁烷具有固化收缩率低、毒性低、粘结性好等特点。有机硅材料在电绝缘性,耐高低温性以及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将氧杂环丁烷与有机硅材料相结合,两种材料在性能上相互补充,得到的光固化树脂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能。本文合成了一种含硅元素的氧杂环丁烷,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碱性条件下,通过对比选取最佳合
高等级白色硅酸盐水泥(WPC)在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我国对高等级WPC的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传统工艺和理论已不适应现代WPC发展的要求,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重新构建新技术条件下的WPC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采用XRD-Rietveld、SEM-EDS、TG-DSC以及水化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煅烧条件对WPC矿物组成及其结晶特征的影响;研究了氟、磷掺杂对高阿利特WPC易烧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SPs)是由于入射光子和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电磁振荡。其不仅仅能够实现局域场的增强,还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最重要的是,在纳米尺度下,可以利用等离激元实现对光的控制。但是,传统的基于金属的表面等离激元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无法实现动态可调和具有较高的欧姆损耗等,严重限制了其在集成光子学领域的发展,由于石墨烯优异的光学性质,以及费米能级的
苝二酰亚胺(PDI)以及其衍生物(PDIs)一直因其显著的光学性质,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化学、光和热稳定性强,受到越来越多化学研究者的青睐。同时PDI也是良好的电子以及能量受体,因此其也可以作为构建双生色团化合物乃至多生色团化合物的受体。目前对苝二酰亚胺为受体的双生色团荧光化合物的报导有很多,但是以其为受体的双荧光体系对于阴离子检测的研究及应用是非常少的。本文以萘酰亚胺及芘生色团为能量给体,苝二酰亚
三氧化二锑(Sb2O3)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被广泛用于化工合成的颜料、催化剂、阻燃剂、石油裂解的钝化剂,而且在电池制造、薄膜加工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三氧化二锑的性能与其颗粒的形貌和粒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研究制备不同形貌和粒径的三氧化二锑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制备不同特性三氧化二锑的方法主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其存在工艺流程复杂、颗粒团聚严重,粉末的均匀性较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酸性环境下制
芳香硝基化合物转化为苯胺类化合物的催化反应在药物合成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且备受关注。现阶段实现这类转化通常依赖于过渡金属催化剂,其中镍基催化剂由于其价格低廉、活性良好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着选择性差、稳定性不佳等难以克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做了如下研究:(1)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双配体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将其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制备了稳定的Ni基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通过XRD,TEM,
由于稀土离子自身独特的性质以及羧酸配体的强配位能力,形成的配合物在识别、吸附、荧光材料及催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使用羧酸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稀土羧酸双核配合物和六个稀土/过渡金属羧酸笼状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如红外光谱(IR)、粉末衍射(PXRD)、热重分析(TGA)、紫外吸收(UV-vis)以及单晶衍射等。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使用2-甲酰基苯氧乙酸(L1)为主配体
超分子层次上实现单一镜像异构体的精准构筑是当前手性科学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本论文主要通过选取不同的金属单晶表面,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对前手性4-乙烯基三苯胺(ETPA)分子的二维表面手性结构进行调控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ETPA分子在Ag(111)和Cu(111)表面都会形成三种不同取向、具有外消旋特征的自组装结构。Cu(111)表面上同手性分子之间相互识别形成互为手性的“Z”形单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