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资本的核心能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竞争力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正式提出至今,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资源流派、技术创新流派、组织流派、知识流派等几大流派。本文是从知识流派的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之所以选择知识流派,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不是某种简单的资源或技术,而是基于知识资本的核心能力,并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以下两点必然原因所决定。 首先,从核心竞争力自身发展趋势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知识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被认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资源、流程等越来越容易被模仿,而只有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复杂的企业知识体系,才能成为不易被模仿的、为企业提供巨大价值和范围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更决定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本特性。商业银行是高度知识密集型企业,其业务具有高度同质性,再加上银行风险控制的特殊性,银行要在经营管理中求得赢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的最佳组合,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平衡能力,这种能力显然是银行的知识资本。再有,银行客户的高流动性、金融创新浪潮日益高涨、全能银行的发展趋势等等都决定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本特性。 因此,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具有价值创造性、难以模仿性、延展性及持续学习性的知识资本。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企业的知识资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范畴: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组织资本、客户资本、社会关系资本。作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本应该是银行知识资本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内生性的。因此,商业银行基于知识资本的核心竞争力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银行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核心员工能力、以技术资本为基础的核心创新能力、以组织资本为基础的核心组织能力。 在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后,文章还对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目的是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受到启迪,提出改进方向;最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培育和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措施和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基础上的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创造了新需求,开辟了新市场;促进了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优
在现实中,反倾销呈现出被滥用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具有了反竞争的性质。由于贸易与竞争政策是WTO新一轮谈判的议程,而反倾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反竞争行为
政府公共投资项目是政府利用财政性资金投融资的建设项目。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投资领域投资,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调节市场机制分配的差异,促进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发挥
可转债兼有债券与股票的双重特性,并以其独特的风险收益特性逐渐为投、融资者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欢迎。当前,可转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日趋成熟和繁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