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对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叶绿体发育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光合生物体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农作物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由15种酶催化的一系列反应组成,其过程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低温是植物经常遇到的一种环境胁迫因子,也是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叶绿体发育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幼苗早期的转绿阶段。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一种喜温作物,对低温非常敏感。本实验以水稻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幼苗转绿过程中,低温胁迫对叶片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发育、类囊体蛋白积累、光合作用以及活性氧产生等的影响,探究水稻幼苗转绿过程对低温的响应机制。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低温胁迫下,转绿过程中,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明显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对低温胁迫下叶绿素代谢流分析可知,低温下转绿过程中ALA、Proto Ⅸ、Mg-proto Ⅸ以及Chlide的合成受阻,Urogen Ⅲ和Coprogen Ⅲ大量积累,并且胁迫下催化ALA、Mg-proto Ⅸ和Chlide合成的酶活性降低,说明低温下酶活受到抑制可能是叶绿素合成受阻的主要原因。2.蛋白印迹分析表明,18 ℃低温胁迫下转绿过程中PSⅡ和PSⅠ蛋白的积累明显受到抑制;12 ℃低温处理时,除PSⅡ的D2外,其他蛋白在转绿48 h均未检测到。3.18 ℃的低温胁迫下叶绿体的发育受到抑制,类囊体排列疏松;12 ℃的低温胁迫下叶绿体的发育受阻,转绿48 h未见典型的类囊体形成。4.18 ℃的低温胁迫下转绿过程中Fv/Fm显著下降,NPQ显著升高;12 ℃低温胁迫下转绿过程中幼苗Fv/Fm和NPQ的下降或上升程度更大。5.组织原位染色和定量分析表明,常温下(28 ℃)转绿过程中活性氧逐渐积累,低温胁迫导致转绿过程H2O2和O2·-的积累均明显上升,且12 ℃处理后幼苗H2O2和O2·-的上升程度更大。6.转绿过程中,低温胁迫导致叶片细胞死亡数量明显增加。7.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对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形态和大小均无明显的影响,但是低温胁迫下上下表皮气孔均较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实施整体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二病区行化疗治疗的血液病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供求关系影响着市场,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采取调控措施,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供求失衡背景下,采用主成分
本科教育质量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大学将打造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作为提升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区域质量保障的组织
目的:探讨生大黄联合硫酸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比较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与生大黄联合硫酸镁组(治
目的:联氨基姜黄素(hydrazinocurcumin,HC)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姜黄素衍生物,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体内的应用。本课题采用脂质体纳米载药颗粒包裹
目的:分析宁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阳县2008-2013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阳县居民2008-2013年恶性肿
利用挤出法制备竹粉/有机蒙脱土/聚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备试样,后对试样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当竹粉含量为30%、
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化石燃料储量不断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已成为科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由此产生的对可再生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环境保护推动了研究开发有效的清洁能源和能源储存战略。氢能和超级电容器由于其高效、环保的特性,被认为是清洁、绿色的能源技术。为了提高电催化析氢和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电极材料已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硫化物以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