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广西3~6岁幼儿体质进行研究,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重要意义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源泉;国民体质监测是推动体质发展的有效手段;幼儿体质状况是奠定人一生健康的重要时期,对广西3~6岁幼儿进行体质研究有特殊意义。因此,研究广西3~6幼儿体质,对进一步丰富广西3~6岁幼儿体质研究数据库的内容,掌握其体质状况及变化规律,探索遗传、环境和体育锻炼因素与广西3~6岁幼儿体质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广西幼儿体质,以及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根据广西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对2005年广西3~6岁幼儿体质状况进行研究,以求进一步丰富广西3~6岁幼儿体质研究数据库的内容,掌握其体质状况及变化规律,探索遗传、环境和体育锻炼因素与广西3~6岁幼儿体质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广西幼儿体质,以及更加系统地开展幼儿体质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1979年~2000年文献检索发现,有关广西幼儿体质研究的论文仅为3篇。由此得出,广西幼儿体质研究在2000年以前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2000年以后,有关广西幼儿体质研究的成果均由作者所在的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其中作者是主要研究者。通过参加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调研,初步摸清了广西3~6岁幼儿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了适合广西该年龄幼儿身体发育部分指标的评价表。但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发育水平上,未对幼儿的身体机能以及影响幼儿体质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和广泛。本研究的对象为2005年广西3~6岁幼儿,抽样对象为参加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的无先性和遗传性疾病,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能从事简单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广西3~6岁幼儿。幼儿按性别以及是否城、乡分为4类,以每岁为一组,4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总样本量为2477。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监测点包括省会城市、经济状况较好城市和经济状况一般城市。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并查阅相关文献和理论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测试法,按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有关测试指标进行测试;问卷调查法,按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在体质测试前对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采用平均数t检验、定基比、环比、x~2检验、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法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2005年广西3~6岁幼儿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现状;及其幼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父母体型、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影响其体质的相关因素。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形成了2005年广西3~6岁幼儿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现状的研究报告;构建了广西3~6岁幼儿身体形态和素质的评价常模;初步揭示遗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与广西3~6岁幼儿体质的关系。主要结论有:2005年广西3~6岁幼儿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总体上符合3~6岁幼儿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但各有特点,并具有性别和城乡差异,其生长发育水平总体上好于2000年广西同龄幼儿。幼儿父母亲的身高和体重、幼儿出生时胎龄、体重和身长、幼儿出生后四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城乡差异、幼儿在家的看护人、母亲每周平均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幼儿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否参加兴趣、特长班和在幼儿园之外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影响广西3~6岁幼儿体质的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