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领域出现的由预设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的范式转换,以及顺应时代要求、满足当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教育改革需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合理应对、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对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势在必行。学界对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教学的关系及生成性资源这三个方面,而较少关注生成性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因此,对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生成性教学是针对预设性教学现存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注重历史课堂的开放性、交互性、动态性。在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中,可通过课前的弹性预设,在备好教材、充分了解与研究学生、为学生预留生成空间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弹性化。在课堂中要实现稍纵即逝的生成性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文本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使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教学经验与学习经验得以积累,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推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要重视历史教学评价向发展性、激励性评价的过渡,重视评价主体的过程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采用多种有效的评价工具,使生成性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得到保障。除此之外,通过借鉴情境教学、对话教学、探究教学等具体的实践方法,奠定生成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改变只注重狭隘的历史知识传授的现象,增强人们原本淡薄的历史意识,加深一线历史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以实现历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实践表明,生成性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与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在确保课堂“真生成”的基础上,长期践行历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充满情景体验、更加宽松、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实现思维的个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