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府工作报告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它同精确性一样,是言语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模糊性,言语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于各类语言现象之中。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Lakoff首次提出这一概念。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学者伍铁平教授于70年代末首次将这一理论介绍到中国。此后,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各个领域。然而,对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并不多见,对其所实现的人际功能的分析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以中美两国2011至2015的10篇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根据美国学者E.F.Prince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方法,将出现在两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即: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出现在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探讨其实现的人际功能。  通过一系列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模糊限制语广泛应用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平均所占比例分别是19.56‰和37.51‰。并且,在两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均高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2)模糊限制语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的使用,实现了相似的人际功能,如:缓和语气、避免绝对,增强准确性与可信度,增强说服力,得体,增强号召力,减轻责任,增强权威性与客观性等。  (3)不同类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大相径庭。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程度变动语的使用最多,而美国国情咨文中范围变动语的使用最多。两国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了差异的产生。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能帮助英语学习者学会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达到交流目的,增强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凯瑟琳·温莎是美国当代重要的女作家之一。《琥珀》是温莎的处女作,也是她的代表作,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言情小说。《琥珀》生动地再现了在英国王朝复辟时期女性对自我价值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的话语权力一直是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的英语教学一开始受西方教学模式影响而繁荣了几十年的典型“师-生-师-生-…”模式,加上传统的中国哲学倡导师尊生
长期以来,人们对空间的思考呈现出两种维度:一种是将空间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另一种是将空间视为精神的建构。索雅将主观性引入空间,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也就是倡导将精神
约翰·福尔斯是一位多产且取得非凡成就的作家。2008年《泰晤士报》评出了“自1945年以来50位英国最伟大的作家”。福尔斯也名列其中。《尾数》是福尔斯最短小、最轻松的一部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用来实现成功交际的一种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是口语或书面语中表达说话人特定的语用功能、传递特定的语用信息的词语或结构
《白鲸》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作者借捕鲸船“裴阔德”号的唯一幸存者以实玛利之口,讲述了亚哈船长带领船员疯狂追杀白鲸,最终酿成人鲸双亡的
黑人被强运到美国成为奴隶,失去赖以生存的黑人文化,他们丧失了自我身份,承受着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带来的伤痛。因此,美国黑奴制和种族主义给美国黑人所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