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Ⅵ)是世卫组织规定的一类致癌物,具有很强的生理毒性。吸附法治理含铬废水简单高效,应用广泛,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可以作为一种廉价高效吸附材料,修复Cr(Ⅵ)污染水,达到回收利用废弃生物质和治理Cr(Ⅵ)污染的双赢。本研究通过铁盐浸渍、无氧热解制备了一种载铁卵壳生物炭,通过改变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浸渍浓度,对所得生物炭进行初步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1 M的FeCl3浸渍,450℃无氧热解5 h,XRD谱图证实最佳制备条件下,负载的铁以Fe3O4形式存在,而Raman和FT-IR确定该材料炭质纯净,官能团较少,具有较多的sp2结构,在pH<2.5时,该材料Zeta电位为正,有很大的除Cr(Ⅵ)潜力。探究环境因素对载铁卤虫卵壳炭吸附Cr(Ⅵ)的影响。含Cr(Ⅵ)废水中按0.5 g/L加入材料,Cr(Ⅵ)吸附量随pH的增高迅速下降,当pH=1时去除率为80.07%,当pH=7时去除率仅为8.85%;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很快,含Cr(Ⅵ)废水中,以0.1 g/L加入材料,调节pH=2,5 min几乎达到反应平衡状态;反应是吸热反应,30℃时总铬最大吸附量为71.60 mg/g,40℃时为94.85 mg/g,50℃时为110.09 mg/g,等温模型更符合Sips吸附模型;受竞争离子影响较小,64倍摩尔比的竞争离子浓度仅使吸附量下降20%;Na OH再生后吸附容量稳定保持为最大容量的70%,可再生重复使用。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确定了四氧化三铁311晶面和炭的sp2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揭示了311晶面的d轨道与Cr(Ⅵ)中氧的p轨道发生的相互作用,使体系能量最低,并改变了Cr(Ⅵ)的构型,为其还原反应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