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肩负服务社会人才和培养未来新公民的历史使命,其效果的长期性和潜在性使得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教育是在协同学的基础上将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大的协同系统,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子系统的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合理的媒体沟通手段实现各系统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有序合作。理想的协同教育是建立在和谐的家、校、社关系和彼此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有利地最大化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儿童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最终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可能。协同教育是研究家校关系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实践证明健康的家校关系能够促进协同教育的顺利开展,而失衡的家校关系则会阻碍其发展。协同教育可以作为研究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指导问题解决,同时,家校合作中家校关系问题的解决也为协同教育的真正实现起到促进作用。从历史文献分析和实践调查显示,我国的家校合作中家校关系存在着失真、失衡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家、社”之间的协同教育,改善现有失衡家校关系,重建新型协同关系,本文以协同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我国家校关系失衡的现实表现,通过对问题背后的归因分析试图构建一种协同教育基础上的新型家校关系。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首先,引言部分,阐述当前我国实践中家校关系的恶化,理论上对家校关系以及造成家校关系恶化的原因认识的不足,并介绍了协同教育新理念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综述,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第二,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对协同学以及协同教育的深入解读,分析了协同学在教育场域里的应用原理,为后面研究的论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即用系统的观点将事物“从无序到有序”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笔者对家校关系的理想状态的基本立场。第三,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证访谈,笔者归纳总结出我国当前家校关系存在的功利主义失衡和主体地位失衡的现实表征。第四部分为原因分析部分。结合相关理论分别对造成我国家校关系功利主义倾向和主体定位失衡的真实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笔者认为要重构新型家校关系首先应当建立起协同教育视野下的合作观念,合作各方要有共同的目标,合作各方在平等地位的前提下,保持和尊重各方的异质性,进行合作。所以,协同教育下的家校双方的合作应当是“和而不同”的基础上进而追求“协同共生”的发展态势,从而真正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整合,促进儿童全方面协调发展。要改善家校合作中严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应当多从教育自身的价值倾向入手,注重儿童早期的价值观培养和人格教育,加强信仰教育。同时,在宏观上应该给与一定的法理支持,充分地合理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保障家校互动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中,旅游文本的翻译成了传递信
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以及教学改革的物质载体。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全国各地出现了几套实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差异怎样?各自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成功和不足
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仍在进行并不断的深化,它是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基调,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特征,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第二个社会转
草原灭鼠毒饵喷撒机是一款能够喷撒颗粒毒饵进行草原灭鼠的高效机具,对控制草原鼠害、治理草原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气力输送系统是草原灭鼠毒饵撒播机的核心部分,是关系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巾高级人才在市场上的稀缺性愈发凸显,企业招募到优秀人才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作为中介服务的猎头行业能很好的解决企业招募巾高级人才的困难,企业通过猎
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状况综合评价的文字表达形式,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撰写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
期刊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加强。而交往中,习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习语的理解成为
我国有盐渍化土地约3667万hm2,其中盐碱耕地约670万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左右。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资源严重匮乏并利用率较低,因此解决不断增长人口
怪诞插图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却一直都是作为插图中的一个小角色存在着,直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审美多元化,怪诞插图为观众提供了审美的又一选择;并且,它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
文体学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而发展。大多语言学家及文体学家深受索绪尔的共时与历时语言学思想启发。过去文体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共时研究,历时文体研究试验相对匮乏。但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