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光谱与反射式成像技术在脑外科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波处于电子学与光子学的过渡区域,具有对水的敏感性、对生物大分子的指纹谱特性和非电离性等特殊的性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当前,太赫兹时域光谱和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病变的检测中。脑缺血、脑胶质瘤等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现有技术手段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灶检测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和成像技术,对以脑缺血和脑胶质瘤为代表的脑部疾病的诊断和边界提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不同缺血时间的新鲜和石蜡包埋的脑缺血组织进行检测,实现了缺血两小时的早期脑缺血组织的检测;设计并制作了基于人工超材料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在表面生长了不同浓度的PC12神经细胞时的太赫兹波透过率。通过检测透过率曲线中谐振峰的漂移量和谐振峰处太赫兹波透过率的变化量均实现了PC12神经细胞浓度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的灵敏度分别约为10 GHz/(104·m L-1)和0.49 d B/(104·m L-1)。2.针对连续波太赫兹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差的问题,综合图像去噪、模糊C均值聚类、数学形态学处理和“Canny”算子边缘提取等算法,准确提取出了掩膜版的太赫兹图像中的字母区域,其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3%、91.6%和95.5%。进一步将算法应用于离体脑胶质瘤的太赫兹图像,实现了肿瘤区域的准确提取,算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6%、84.5%和97.7%。3.将太赫兹-拉曼光谱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检测中,实验结果表明,脑胶质瘤组织和健康脑组织的太赫兹-拉曼光谱在拉曼峰的强度、个数和拉曼频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组织癌变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含量发生变化导致的。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现有无铅钎料的热性能、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向Sn-Ag-Cu钎料中加入纳米Ag颗粒修饰的石墨烯(Ag-GNSs)形成的复合钎料相比Sn-Ag-Cu钎料具有更好地力学性能。钎料焊点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热和应力的作用会导致焊点的蠕变失效。传统蠕变本构模型均为无物理意义的经验公式,不能反映出材料的真实力学行为。本文利用机械混合法(H)和球磨法(Q)向96.5Sn
飞秒光学频率梳由于其脉冲宽度窄、光谱范围宽、纵模可分辨、重复频率稳定性高等优良的时频域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领域。特别是将双光梳技术应用到绝对距离测量领域,真正把距离测量的三大要素——量程、精度和更新速度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然而,两台普通光梳的简单组合无法满足高精度双光梳测距系统的实验要求,需要特殊的锁定方案来压缩光梳梳齿线宽,降低频域噪声。本文研究了相位锁定至窄线宽激光的双光梳系统,实现了低
基于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的LDMOS(Laterally 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器件由于耐压高、集成度高、制备工艺与低压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器件兼容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显示驱动、数字媒体和混合数字芯片等方面。LDMOS器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的发展,频谱资源愈发稀缺,而高品质视音频,以及蓬勃发展的物联网技术都对数据传输速率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高频无线信号传输中路径损耗问题,波束合成技术应运而生。波束合成技术是在多天线系统中一种利用可变时间延迟和增益来实现旁瓣抑制和选择性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和射电天文学等领域。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有源真时延技术的低复杂度波束合成芯片。芯片采用基于电流模逻
激光激发超声表面波技术因其具有快速、无损、定量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测量薄膜的杨氏模量、厚度、粘附性等性质。声表面波技术利用表面波在分层结构中传播时的频散现象,通过将实验频散曲线与理论频散曲线簇相匹配,从而表征薄膜的各种机械性质。在以前的研究中,使用格林函数和矩阵法计算表面波的理论频散曲线,忽略了薄膜中的残余应力以及薄膜表面和界面粗糙度。因此本文对表面波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残余应力和粗糙度进行了深入
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低成本、大容量、高性能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采用镍等贱金属取代昂贵的贵金属钯或银钯合金作为内电极;同时要求介质材料能实现与贱金属内电极在还原气氛下共烧,且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钛酸钡介质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εr>103),在还原气氛下通过掺杂改性可以实现与贱金属内电极共烧,但其内部极化机制不易调控,难以实现介电常数和温度稳定性的协
随着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工艺水平的快速发展,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升。器件特征尺寸越逼近14纳米工艺节点,越受限于光刻技术的发展,自对准图形技术成为目前实现14纳米技术的重要可行性解决方案。本论文开展了基于自对准图形技术金属互连层工艺研究。首先,基于自对准双重图形(SADP)技术,采用纯间距分割方法实现自对准四重图形(SAQP)技术以满足器件的微缩化;以具有良好的台阶覆盖性及选择
柔性电子在机械柔性、重量和尺寸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刚性电子,得到学术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压电谐振器是电子领域必不可少的器件之一,柔性压电谐振器的开发需求应运而生。基于铌酸锂薄膜的兰姆波谐振器作为一种新兴压电谐振器,同时具有高工作频率、高Kt2、高Q值、低功耗等特点。传统铌酸锂兰姆波谐振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柔性铌酸锂兰姆波谐振器的研究仍为空白。本课题利用Flex MEMS工艺对柔性铌酸锂兰
集成电路作为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中,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但随着集成电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逐渐发生分离,导致硬件木马可能被攻击者植入到集成电路中以达到破坏电路的目的。由于硬件木马面积小且隐蔽性强,硬件木马的检测难度越来越大,而硬件木马的防护性设计可以从源头解决硬件木马的安全威胁问题。论文开展了硬件木马抗植入和功能弱化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首先,结合故障
石油是战略资源,测井是探测石油的有效手段。瞬变电磁测井是在感应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测井方法,其借鉴物探的思路,具有发射信号频带宽、信息丰富、一次激发覆盖一个频段等优点。探测剩余油需要套管井条件下的地层电导率曲线。套管井条件下的瞬变电磁测井响应波形包含地层的电导率信息,可以从中获得地层的电导率。本文首先介绍了瞬变电磁测井所依据的电磁场理论和有关计算公式,推导了三层导电介质中平面波的电磁场和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