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迄今已有三十余年。语料库语言学凭借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数据驱动的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对语言、语言交际和语言学习的行为规律进行多层面和全方位的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充分肯定了其促进翻译教学的潜力。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活力,而且传统的作坊式、个体化翻译劳作不适应信息时代的产业化应用,因此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是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在现有研究的启发下,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数据驱动学习理论为理论研究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协作应用。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协作应用提供了解决翻译问题的途径,而语料库应用则解决了许多技术和效益问题,比如减少译文中的词汇堆砌、翻译对等和词语搭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了翻译效率并形成相应的翻译准则。本研究具体考察了以下几个问题:(1)以团队翻译为特点的协作应用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取得最大效应;(2)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质量最优化?基于Jean 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及Tim Johns的数据驱动学习理论,笔者探讨了协作学习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中的地位和优势。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翻译教学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教师则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互动,在协作中学习技能,体验技巧,积累经验,构建知识,形成能力。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60名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在确定被试之前,笔者对该年级4个班的99名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在此测试结果基础上确定了60名被试。实验过程中,被试共翻译3个文本来完成翻译测试,这3个文本为同一领域的不同文本。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翻译。控制组学生在平行语料库的帮助下,独立完成任务。而在实验组中,30名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而待译文本也相应地分成6段。当第一组翻译第一段时,第二组译第二段,依此类推。当第一组完成第一段时,其余5组已完成相应的段落。然后,第一组翻译剩下5段时,第一组的5名成员每人只需要翻译一段,除了可以借助平行语料库的帮助,也可以参考其他组翻译好的段落。然后5人分别对5个段落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小组的译文。依此类推,最后6个组都有自己组的译文。翻译测试在多媒体语言学习实验室进行。最后,对两组学生的3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运用SPSS对本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协作学习,实验组学生的译文在词汇丰富性上高于控制组学生的译文。在翻译实践中,协作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2)通过协作,实验组的学生能更好地处理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减少译文中的词汇堆砌、解决翻译对等和词语搭配问题。(3)在整体翻译水平上,实验组的学生通过协作,最后给出的译文的质量要高于控制组学生的译文。(4)当待译文本相对于语料库的匹配率越高时,此时协作教学的效益比较低,两组学生的译文无显著性差异。而当匹配率越低时,协作教学的效益非常高,两组学生的译文有显著性差异。鉴于此,本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翻译教学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对于指导翻译教师选择合适的翻译学习材料,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效率及水平也有很好的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