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背景下的村庄秩序——豫东南S村的个案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调查方法上采用深度访谈法。通过两次共历时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对S村内近四十位不同身份的村民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调查所得资料分析劳动力流动对村庄秩序的影响。   本研究以豫东南S村为个案,通过对村庄内部面向的深入考察,分析当前劳动力外流村庄中村庄秩序的运行逻辑,指出劳动力外流造成传统村庄秩序逐渐解体,村庄秩序失调。   村庄秩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谓村庄秩序是指在乡村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平稳有序地互动中,村庄社会所处的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状态。影响村庄秩序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考察劳动力外流对村庄秩序的影响。在本文的分析中,通过对S村纠纷调解、婚丧仪式的变化以及村庄留守人员的状况三个层面的深入考察,指出劳动力外流造成村庄主体缺失、村庄资源外流、村民传统价值观念弱化,促使传统村庄秩序解体。   最后,本文进一步讨论指出,劳动力流动造成村庄内亲密社群的非亲密化以及村民本体性价值的丧失。  
其他文献
本文对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现代性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齐美尔的两本代表性著作:《大都市与精神生活》、《货币哲学》描绘了在他笔下个体的现代性“体验”,并揭示了在货币经济逻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证明一个人过去和预见一个人未来行为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弃档”现象频繁出现,“人事档案无
本文利用湖北省S市Z区的136位村干部和277位村民的调查数据,分别从经济发展、行政任务完成、环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亲属、宗族背景、个人经营社交这七个维度,在描述村干
本研究以豫西库区及荆门农村为个案,利用实地研究所得,结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大量调查笔记,分析了当前原子化村庄农民的公域和私域的特征;揭示了公共物品供给的
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不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多地散见于整体性的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的讨论中,尚未形成专门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