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在全世界的癌症发病率占第7位,也是我国四种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990-1992年全国调查资料显示其死亡率为17.38/10万,位居胃癌、肺癌和肝癌之后,中国河北省南部地区则是全世界食管癌致死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的致死率超过100/10万,目前,治疗食管癌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本研究以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进行体外实验,测定丹参酮ⅡA对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揭示丹参酮ⅡA对于食管癌细胞抑制作用发生与bcl-2和bax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食管癌Eca-109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的影响。2采用RT-PCR技术检测作用72h后丹参酮ⅡA(TanⅡA)对于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3采用Western-bloting方法检测作用72h后丹参酮ⅡA(TanⅡA)对于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4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因表达校正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 MTT比色法显示:TanⅡA对Eca-10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TanⅡA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0.5μg/ ml TanⅡA处理组作用24h及48h后OD值未有明显变化,表明对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0.5μg/ml以上各处理组OD值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表明TanⅡA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 <0.05)。且随着TanⅡA处理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OD值显著下降,即TanⅡA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2 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anⅡA(1~4μg/ml)处理Eca-109细胞72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bcl-2 mRNA表达均有下降,而bax mRNA表达均有上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随TanⅡA浓度的增大,Eca-109细胞bcl-2 mRNA表达下降和bax mRNA表达上调,呈浓度依赖性。3 Western结果显示:不同浓度TanⅡA(1~4μg/ml)处理细胞72h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bcl-2的蛋白表达下降, bax的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随TanⅡA浓度的增大,Eca-109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ax的蛋白显著增加,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通过MTT法证实了TanⅡA具有对Eca-109食管癌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为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2 TanⅡA抑制Eca-109食管癌细胞株增殖的可能机制是下调食管癌细胞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这种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3 TanⅡA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抗食管肿瘤的候选新药,可进一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