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合成、性能研究及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组装及其光电磁性质是当前配位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稀土发光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功能分子材料。若将其应用于纺织品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论文围绕这一重要课题,开展了稀土Eu(Ⅲ)和Tb(Ⅲ)与苯羧酸系列的研究工作。   用沉淀法,在乙醇和水的混合介质中合成了Eu(Ⅲ)和Tb(Ⅲ)与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的二元发光配合物及它们与1,10-邻菲啰啉形成的三元发光配合物;并在聚乙烯吡咯烷酮介质中合成了二元发光配合物。应用容量分析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确定了24个体系的稀土配合物组成。其中EuL(phen)·10H2O和PVP/EuL·2H2O两种配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测定了稀土Eu(Ⅲ)、Tb(Ⅲ)与苯羧酸系列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配体相同时红外光谱在400~4000 cm-1波数范围内谱图极其相似,这是由于官能团相同,出峰位置相同、峰强相同、峰形相同所至;组成为均苯三甲酸的配合物系列六个体系的VasCOO-与VsCOO-两峰的差值△v均在170 cm-1附近,小于均苯三甲酸钠盐的△V=195cm-1。证明了羧基氧与Eu(Ⅲ)和Tb(Ⅲ)为桥式配位。   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稀土Eu(Ⅲ)、Tb(Ⅲ)与苯羧酸系列配合物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同一条件下合成不同种类的发光配合物其形状不同,这与物质的本性有关,但均为晶体物质。首次发现EuL(phen)·10H2O和PVP/EuL·2H2O为棒状纳米晶体。   系统研究了稀土Eu(Ⅲ)、Tb(Ⅲ)与苯羧酸系列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热分析结果指出:稀土Eu(Ⅲ)、Tb(Ⅲ)与苯羧酸系列配合物均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空气中(除Tb2L3·6H2O在317℃分解),分解温度均大于430℃,且苯环上羧基的多少及羧基的位置,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总是先失去吸附水,而后是化学结合水和配体,最后形成Eu2O3、Tb2O3。首次报道三酸和四酸系列配合物的差热曲线峰值有如下规律:   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PVP/配合物   测定了稀土Eu(Ⅲ)、Tb(Ⅲ)与苯羧酸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稀土与配体形成配合物后发射光谱不因改变配体而改变其发光位置。由此可知,配体的三重态能级是否与稀土离子的激发态能级匹配是影响稀土离子发光的重要因素,而与配体种类无关。首次发现纳米PVP/EuL·2H2O在615 nm的发射强度大于非纳米[EuL(H2O)5].H2O在615 nm的发射强度。   首次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将稀土发光配合物-邻苯二甲酸铽与粘胶纤维作用制备出发光纤维。研究了稀土粘胶发光纤维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在304 nm波长处漫反射率最小,吸收最大。与粘胶纤维相比,发光纤维在紫外有较好的吸收。并且两条光谱曲线的峰形、峰位及其相似。这一结果表明:发光配合物在纤维中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首次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均苯四甲酸铕和均苯四甲酸铽应用于羊毛纤维,制备出在紫外光下发红光和发绿光的羊毛。研究了稀土发光羊毛纤维的光谱性质。测试结果表明:发光纤维与配合物光谱没有差别,说明基质对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发射波长基本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慢火车”带有典型的公益性质、扶贫性质,一般指扶贫列车,具有车型较老、停站多、速度慢、票价低等特点.近几年,为发挥运输扶贫的效力和作用,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运输服务
期刊
不同于传统的逐点测量的接触式自由曲面测量技术,近期新出现的五轴连续扫描测量技术采用的是利用测头的测针沿着预先规划的扫描测量曲线移动的方法对自由曲面进行测量,从而极大
活性碳纤维(ACF)具有优良的结构特征和吸附性能,吸附量大且吸附速度快,是良好的吸附材料,但存在容易达到吸附饱和、再生脱附难和使用工序复杂的缺点,难以实用。纳米二氧化钛(TiO,)
随着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车辆分布网越来越密集,汽车及其他各种营运车辆被动安全性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商用车在数量、类型也逐步
我国大直径硬岩钻井追求的目标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机械钻进速度和实现井斜控制。然而,在钻井实践中,对影响机械钻进速度和井斜的各种因素认识不够充分,导致钻井参数优化与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会学习”是未来人才要必备的一种素养,这种素养不只是学会所学的知识、掌握所学的技能,更是对身心健康、逻辑思维以及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