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课题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巨刺疗法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肩痛,旨在为该病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扩大中医针灸—巨刺疗法的治疗范围,并为患者减轻痛苦,减轻社会负担。  研究方法:  “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观察”这一课题是选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用简单随机法,将合格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严格遵循科研方法,在常规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由传统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采用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肩痛,并设立常规针刺组作为对照组,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系统观察二组的临床疗效,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本病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  在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的结果显示,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病程及上肢功能和疼痛程度评分等因素构成比,其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入组的卒中后肩痛患者基本均衡;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和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的巨刺疗法较普通针刺治疗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不管是普通针刺治疗还是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肩痛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运用巨刺疗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的针刺治疗,说明巨刺法治疗该病的优越性,其广阔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EAS)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乳酸(L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和5-羟色胺(5-HT)表达的干预,探讨TEAS在不同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