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种子库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脆弱性,这些影响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有关其生态系统弹性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机制研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土壤种子库是生态系统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储蓄池”,能够在地上植物群落受到干扰后对植物群落进行幼苗补充。因此,土壤种子库通常被认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资源。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理仍然不清楚,尤其在理论层面,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土壤种子库在生态系统多稳态模型、生态系统弹性(恢复力和抵抗力),以及生态系统预警系统中的作用。我们对整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包括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三种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和灌木生态系统进行了大尺度调查,以及对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序列进行调查。我们收集了每个生态系统的不同组分数据,包括:空间(海拔,经、纬度),气候(年平均降雨和温度)、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和种子密度)以及高寒沼泽湿地的小型脊椎动物(鸟类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啮齿类动物密度)。本论文主要通过探究青藏高原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土壤种子库动态,及其在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中作用机制,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干旱草原/灌木生态系统)的状态转换机制,土壤种子库在生态系统预警中的作用,以及土壤种子库在生态系统状态转化和恢复中的作用机理,进而阐述土壤种子库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青藏高原典型、脆弱的高寒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我们的研究发现:1.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小型脊椎动物(鸟类、啮齿类动物)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其中鸟类多样性对其影响最大;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的解释度最高,其中土壤水分对其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调节机制不同,鸟类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有重要作用(土壤种子库是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潜在提供者),在退化高寒沼泽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作中要更加注重鸟类多样性的保护。2.通过对青藏高原89个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物生态系统的分析发现,影响地上植物群落总盖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平均降雨(MAP);植物群落总盖度,不同功能群(禾草,莎草和杂草)的盖度均显示出明显的双峰分布。通过植物群落总盖度的分析发现,生态系统在降雨梯度上呈现由1个稳定状态—2个稳定状态—1个稳定状态的转换。通过对不同功能群盖度分析发现,在阈值附近相较于远离阈值区域的地方,盖度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明显增加;地上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在两个稳定状态间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且地上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显著相关。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不同层面均存在两个稳定的状态,且两个稳定状态都被一个不稳定状态隔开,与系统随机动力学的预测一致。随着降雨的变化,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态状态转换过程是不连续的,突变的,且地上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状态转换。3.在对柴达木盆地29个干旱草原、干旱灌木生态系统的分析发现,由于土壤水分的逐渐降低,干旱草原逐渐向干旱灌木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地上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在连续的土壤水分梯度上出现拐点,且发生突然的改变,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在水分梯度上保持不变。此外,令人惊奇的是,地上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在土壤水分梯度上也出现阈值,且此阈值与干旱草原—干旱灌丛转换的阈值区域完全重合。结果表明:导致干旱草原—干旱灌木生态系统状态转换的原因是由于干旱(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在生态系统状态转换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物群落的恢复/更新因为水分缺乏被抑制,而非之前认为的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被改变;地上植物群落和土壤种子库间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能够作为上述生态系统状态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在畜牧业中,全株玉米青贮的制作与管理是青贮制作技术中的一个核心工作,在青贮发酵过程中正常的干物质损耗为13~15%,在青贮运输过程中和青贮窖封窖后,青贮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干物质和营养损失量越大。因此,本试验提出以下设想:在全株玉米青贮密闭保存后,从发酵开始至青贮进入稳定期,期间青贮通过有氧呼吸作用,消耗青贮营养物质产热,能否通过测定产热量来评估青贮营养损失量。前期相关研究证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全面抗战,为捍卫祖国领土战斗到底。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共产党人在陕甘宁边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制定抗日的国防教育方针政策,使教育长期为抗战服务;改变原有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抗战急需的新制度、新课程;用战时的方式办法创办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的抗战人才。这些重大举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ligation,2-VO)大鼠的海马转录水平的进行性病理改变,探讨参麻益智方干预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保护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2-VO大鼠为主要研究模型,进行转录组测序。首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理论的生成向度为研究对象,立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国外廉政建设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的反腐制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实践经验四重向度,探索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理论生成的支撑作用,发现其中可借鉴的合理成份,并结合当前反腐工作的实际,为提升反腐效果提供有效策略。国内外现有反腐方面的研究
“南海海上民兵”是指在南海海域和岛礁活动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民兵制度是中国和越南的特色军事制度,该制度深受人民战争思想影响,在两国辉煌的革命史中留下深刻印记,备受两国决策者的青睐,已发展成为两国当代政治军事制度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区分海上民兵与渔民,两者概念不能等同。虽然渔民是海上民兵的主要构成,但不是所有的渔民都是海上民兵,只有正式加入海上民兵组织,接受其纪律约束、服从指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如何提高棉纤维的生产水平,是我国棉纤维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发掘棉纤维调控基因、掌握基因调控机制对棉花遗传改良和指导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棉花中,乙烯是棉纤维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激素调节剂。外源施加适量乙烯促进了纤维的生长,但通过改变内源乙烯来研究棉纤维发育的报道较少。拟南芥酪蛋白激酶PK1及其等位突变基因PK1D128N能够分别造成拟南芥乙烯含量下降或乙烯三重反应,而
杜仲作为东亚地区传统使用的中草药,具有强筋健骨、抗氧化以及降低体脂等功效。本试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草鱼肝脏细胞和肌内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脂代谢和胶原代谢等指标筛选出杜仲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然后将其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养殖试验,结合生化指标、肉质评价指标、肌肉组织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杜仲及其活性成分对草鱼生长、脂代谢以及肌肉品质的调控及其机理。试验一:杜仲及其活性成分对草鱼肝脏细胞生长和脂代谢的影响为
我国牛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有力促进了青贮饲料发展。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是牛羊等草食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目前,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很难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现象,青贮饲料的品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品质和价格之间有利益博弈,青贮饲料质量很难保证。霉菌毒素也是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数据模型评价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质量安全,对
在2001年祁连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之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导致三大内陆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短缺,区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第一期(2001-201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植被恢复政策对祁连山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产生了多尺度、多层面的复合效应。该阶段植被恢复与农户生计的关系一直缺乏系统探索和凝练,其驱动机理是生态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属于生态学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因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显,阻碍了新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新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手段,有力缓解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和新疆东部地区的资源型缺水的问题。跨流域调水通常采用管道输水和明渠输水两种方案,管道输水造价高昂,输水流量低,且后续养护管理不便;明渠输水流量大,相比管道输水价格较低,便于维护。但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