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特曼是美国的自由体诗歌之父,亦是伟大的民主诗人,更是自从“五四”时期被译介到中国之后便造成了持续影响的诗人。而顾城则是中国朦胧诗人的代表,更是为德国汉学家顾彬评价为“可能是二十世纪最好的中国诗人”。而惠特曼则是顾城最为欣赏与喜爱的外国诗人,顾城多次在访谈、演讲之中赞扬惠特曼的诗歌并坦言他对于自己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提起并评价惠特曼。本文将惠特曼与顾城置于比较文学的视野之下,综合运用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结合二位诗人的诗歌作品与各自的诗歌理论,特别是顾城所留下的实证文本与材料的基础上,寻找二位诗人诗歌之间的汇通之处,作为对惠特曼对中国现当代诗人的影响研究的体系的完善与补偿。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述写作缘起,并分别概述二位诗人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则首先概述惠特曼及其《草叶集》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其次则从顾城本人的实证文本出发,论述顾城与惠特曼的“遇合”,概述惠特曼对于顾城的影响。从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则在二位诗人的诗歌理念与诗歌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从哲学观念、诗歌主题与诗歌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二位诗人的汇通之处。在理念方面,可以看出二位诗人哲学观、对自然的态度以及生死观上有相似相通之处;此外二位诗人虽然身处不同的时空,然而所在的时代却有相似之处,致使他们的诗歌在“表现自我”、“歌颂平民”与“追求光明”这三个主题上存在汇通;最后则是从诗歌创作技巧方面,在诗歌形式、语言与象征手法这三个方面寻到了相通之处。 本文在文本实证与诗歌作品的基础上,分析惠特曼与顾城之间所存在的汇通之处,以及影响顾城对惠特曼诗歌理念接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