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藏在近代欧洲文化,或者说在近代西方社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16、17世纪是欧洲走过中世纪,经历文艺复兴后,开始进入大发展的时代,它是一个承前启后、新旧参半的转折时期,也是欧洲社会中收藏文化的历史发生转折和显现新趋势的重要阶段。 在藏品方面,不论种类、还是数量均呈激增态势;从收藏者来看,贵族、平民等各阶层的人士都踊跃投身其中,并最终在这两个世纪内形成了影响至今的收藏文化传统。本文将主要从收藏品、收藏家、收藏与社会三个角度出发,对16、17世纪欧洲社会的收藏现象作一初步探讨。 第一章导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缘起和国内外有关收藏文化的研究概况,并鉴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的情况,首先对欧洲的收藏历史作了一番简单的梳理。从第二章开始,就进入对16、17世纪收藏文化的具体论述。 首先,是16、17世纪的收藏品(第二章),包括它的种类和展示方式。16、17世纪的藏品种类在英文中可用“encyclopedia”来形容,本文则根据物品的主要特性将收藏品分为艺术品,珍奇物(包括自然物种、圣物神物及手工珍品)和书籍手稿三大类。展示方式上,在这一时期,人们凭借着有限的知识,按照一些初步的审美规则、视觉规律,将收藏品进行分类和安置。另外与实物展示相辅相成的是借助于出版物对外进行宣传。 其次,是16、17世纪的收藏家(第三章)。相对于其他时代,这一时期是收藏家集中涌现、波及范围自上而下层层延伸、从而形成社会中一道群体景观的时代。皇室贵族由于资金和地位的优势构成收藏界的第一方阵,收藏品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是外交活动和打通仕途的重要筹码。各类职业技术人员既缘于个人兴趣,又出于职业需要,成为自然物种和珍奇物的主要收藏者。他们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医药类从业者和大学内的知识分子。此外,拥有经济实力的商人大都希望获得相应的社会名望,而代表贵族生活的艺术品收藏就是一个便捷的攀升手段。 再次,本文分析了收藏与欧洲社会的关系,即收藏风潮的成因和影响(第四章)。收藏在这两个世纪,从贵族的私密珍宝间走进了社会公共的生活领域,从敛财的简单目的转向欣赏、研究、炫耀等多方面的需求。推动其转变的是社会发展中政治的、经济的因素,以及西方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宗教力量。 16、17世纪收藏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其一,促进了社会成员的交流,既有阶层的转化、也有同好间的互动,以及不同区域的接触;其二,引导着艺术发展的方向,促使文化和科学获得新生;其三,形成了近代欧洲文化的新风尚,使人们对于收藏的感情开始从兴趣过渡到生活的习惯。 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指出16、17世纪的欧洲具备了收藏文化大发展的物质精神条件。收藏文化作为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既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又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推动因素,它的文化特征鲜明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