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性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开放不仅提高了国内生产效率,还对资源与环境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产生影响;产品出口不仅会提高劳动者收入,还产生了地区、产业间的工资差异。在国内、国外两个大循环系统下,对外贸易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产品出口能够促进国内部分劳动力收入上涨,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对外贸易与对内贸易两个大循环对国内经济效率、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都关注于对外商品贸易、生产效率的研究,对收入分配内涵界定比较单一,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结构问题,内外开放仍需进一步深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合理。正确处理好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有助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有助于实现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理论上界定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双向开放的内涵及其协调性的内涵,提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及其协调性的衡量尺度;依据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与可行性原则,从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公平和再分配公平)、经济效率(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与双向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构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基尼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探讨分配公平的测度方法,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探讨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的测度方法,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灰色B型关联度方法,构建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三者之间的静态协调性评价指数和动态协调性评价指数,探讨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对我国以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区的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及其协调性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我国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性进行VAR模型分析;得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结论;从促进分配公平、提高经济效率、扩大双向开放及其协调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1)我国分配公平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2000年比较不公平阶段、2001年-2013年相对公平阶段、2014年-2019年比较公平阶段,由比较不公平状态改善为相对公平状态。中部地区收入分配公平度相对较高,东部地区初次分配公平度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再分配公平度相对较高。(2)2000年之前我国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较低,上升趋势不明显,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效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达到较高水平。我国生产效率与生态效率基本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效率高于生产效率,生态效率提升幅度略低于生产效率。三大地区的生产效率中,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三大地区的生态效率中,东部高于中部,中部略高于西部。(3)我国双向开放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2000年比较不开放阶段、2001年-2013年相对开放阶段、2014年-2019年比较开放阶段。东、中、西三大地区双向开放度变动趋势相似,其中东部地区双向开放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总体处于相对开放状态,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相对不开放状态。(4)我国双向开放与分配公平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对内开放与分配公平协调性高于对外开放与分配公平协调性,再分配公平与双向开放协调性高于初次分配公平与双向开放协调性。双外开放与经济效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对内开放与经济效率的协调性近年较高。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处于中等协调状态,初次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相对距离比较接近,再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变动趋势比较一致,生态效率与双向开放的相对距离比较接近。(5)我国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历年静态协调度处于良好协调状态。在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协调发展中,生态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协调性高于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协调性,相对开放地区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性相对较高,达到良好协调状态,相对不开放地区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处于中等协调状态。(6)全国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三者协调度在1990年至2000年三者之间缓慢提高,呈现基本协调状态;在2013年至2019年三者之间基本呈现比较协调状态。在三大地区中,东部地区的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基本处于比较协调状态;中部地区次之,也处于比较协调状态;而西部地区三者协调度相对较低,基本呈现相对协调状态。(7)经济效率、双向开放能够促进分配公平,双向开放度能够对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标能够对双向开放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分配公平度对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标和双向开放度的滞后影响相对较小。本文创新点主要有:(1)界定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及其协调性的内涵,提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及其协调性的衡量尺度。对于分配公平、经济效率、双向开放的内涵及其衡量尺度,现有相关研究仅涉及结果公平(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作为衡量尺度)、生产效率、对外开放,较少考虑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再分配公平,较少考虑生态效率,较少考虑对内开放,几乎没有涉及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内涵与衡量尺度。本研究从初次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公平、生产效率与生态效率,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方面,界定了分配公平、经济效率、双向开放的内涵及其协调性的内涵,提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及其协调性的衡量尺度。本研究论述的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及其协调性的内涵与衡量尺度比较系统与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构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相关研究对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只是测算投入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较少考虑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对分配公平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这些指标用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或分配结果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用来度量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以及再分配公平不太合适。对双向开放程度的评价指标,理论界注重对外开放以及商品贸易的评价指标,较少考虑对内开放以及要素市场的评价指标。构建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指标,而应该构建相互联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依据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行性原则,从分配公平(初次分配公平和再分配公平)、经济效率(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与双向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根据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内涵与衡量尺度,构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3)提出了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对我国以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区的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及其协调性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现有相关研究对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的测度方法研究较少,主观因素、价值判断因素比较多,定量分析成果较少。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性的测度方法,多数学者对结果公平、生产效率、对外开放进行测度,这是目前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现有相关研究较少涉及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及其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基于基尼系数法和综合评价法探讨分配公平的测度方法,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探讨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的测度方法,构建分配公平评价指数、经济效率评价指数、双向开放评价指数;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灰色B型关联度研究方法,探讨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两两之间、三者之间协调性的测度方法,构建了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两者之间以及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三者之间的静态协调性评价指数和动态协调性评价指数。测度方法是依据分配不公平的度量方法与现代统计方法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我国以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区的分配公平、经济效率与双向开放及其协调性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我国开放视角下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协调性进行VAR模型分析,得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一种三维椎间孔导向器的设计及尸体研究目的:设计出一种三维椎间孔导向器,并将其在尸体研究中应用,以评估其可行性和穿刺的准确性,为后续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反向定位原理初步构想出概念,在绘图软件上绘制出三维椎间孔导向器示意图。三维椎间孔导向器分为导向架和万向导向器两个部分,可拆分组装。导向架用ABS塑料打印制成,万向导向器由医疗器械厂家定制制作。三维椎间孔导向器制作完成后在六具尸体
目的:探究RNA甲基转移酶METTL3介导的m~6A修饰对缺氧诱导视网膜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利用21%O2和1%O2体外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缺氧模型,实验分3组:对照组(Ctrl)、24 h低氧培养组(24 h)和48 h低氧培养组(48 h);利用75%O2在体构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
第一部分MCPIP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induced protein 1,MCPIP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癌旁组织、TNBC细胞及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分析MCPIP1的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
随着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等各项技术的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全球范围内的电力能源输配电环节都开始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1]。而在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高级量测体系的建设中,配网需求侧的量测设备作为其重要终端产品之一,对其信息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高级量测系统建设和正常运行的前提[1]。随着大力推进配网需求侧量测设备的智能化应用以及高级量测体系的建设发展,低压电力线通信作为量测设备和高级量测体系之间信息交互
第一部分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卒中后血压管理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方面。大量研究分析了卒中后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急性期血压与心源性脑栓塞(CE)临床结局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评估CE患者的基线血压水平,随访观察患者的脑卒中复发、出血转化及3个月预后情况,探讨影响CE预后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急性期血压水平对CE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
本文以廣東學海堂學者爲研究對象,涵蓋學長、生徒及其他學者,點考察學海堂創設初期學者、學海堂第二代學長、東塾弟子的治經情況,通過述三代學人的治學宗旨,展現清代中晚期嶺南漢學的發展進程與整體面貌。本文分四章進行論述。第一章介紹明代廣東的地域學術傳統,以及清代前中期廣東學風的特徵。明中葉陳獻章講求心性之學,弟子湛若水發揚廣大,江門學派逐漸發展爲嶺學第一大宗,與姚江學派各自講學而互通聲氣,心學風氣盛極一時
过去几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是“问题解决”,然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提高自主创新,建设科技自信、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造
本研究选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大分子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采用介孔二氧化硅(MSNs)作为药物载体,负载能促进成骨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小分子乙酰半胱氨酸(NAC),并使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将载药MSNs纺入PLGA纤维中,合成出一种能双重负载NAC的组织工程支架,并探究了该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验证该支架良好的促进细胞生长和促进成骨的能力,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简单易行的方向
本文在国际立法演进、我国《民法典》施行、《海商法》修改项目启动三大背景下,针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所涉六个主体即(契约)托运人、(契约)承运人、收货人、实际托运人(交货人)、实际承运人、港口经营人,首先整体上勾勒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主体的架构,然后各分一章分别研究其所涉法律制度,最后对主体制度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总体评述,提炼出相对宏观的指导意见。第一章“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主体制度概述”,讨论了国际海上货
处置僵尸企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之首“去产能”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难题。根治僵尸企业问题需要彻底厘清其与各利益共同体背后的逻辑关联,而事实上,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够“僵而不死”,离不开来自政府和银行的长期“输血”。让僵尸企业存续更符合三方各自的短期利益。作为僵尸企业,管理层和股东不愿自我出清,更倾向于依靠“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