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对通识课程类型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于高等教育的获得、过程和结果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影响。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过程中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其目标达成对人才培养质量显然关系重大。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对于普通学生还是弱势群体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通识课程作为研究性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家庭背景对于通识课程类型选择意愿的影响,期望通过研究学生在通识课程类型上的选择意愿差异来帮助家庭背景较为弱势的学生更好地实现通识课程目标,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在确定家庭背景对于通识课程类型选择意愿有影响后,再通过质性访谈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主、客观家庭背景对通识课程选择意愿的影响、不同家庭背景类型学生选择意愿上的差异。所谓客观家庭背景是指学生家庭的客观情况,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来衡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家庭的年收入、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及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主观家庭背景是指学生对于其客观家庭背景的认识情况,与客观家庭背景指标相对应,也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对于家庭经济支持的感知程度、学生对于家庭社会关系和父母有效意见的感知程度。研究样本来源于N大学本科生,问卷调查样本量为347人,访谈样本量为16人。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主观家庭背景对通识课程类型选择意愿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客观家庭背景没有显著影响。在通识课程类型选择意愿上,客观家庭背景通过主观家庭背景起作用,具有更好的解释力;(2)在N大学通识教育7类课程中(即: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科技进步与生命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脉动、文学艺术与美感和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学生的主观家庭背景对于“文学艺术与美感”和“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类型的通识课程选择意愿有影响。本研究认为其原因可能主要是通过家庭文化场域的构建和学生感知到的家庭经济支持来影响学生的选择意愿;(3)客观家庭背景处于弱势地位且对于家庭背景认识不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其自身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类型。其原因可能是:家庭背景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使得学生在进行通识课程选择时呈现出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两种倾向,进一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力分配;同时,家庭背景使得学生产生不同的归因方式,背景弱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外部评价。在理性选择下,家庭背景较为弱势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熟悉度高、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类型。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对通识课程的意义与目标的宣传,纠偏弱势家庭背景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看法;(2)教师在通识课程上创设自主支持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动机;(3)以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带动学生自我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体验感;(4)院校及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文学艺术及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家庭背景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创设有效场域环境;(5)参考国外大学成功经验,探索分类选修机制,弱化学生的偏好选课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他文献
学位
研究目的:缺血再灌注是部分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治疗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有效方法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能具有治疗肝脏I/R损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MSCs对肝脏I/R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MSCs治疗肝脏I/R损伤提供理论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以“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司法大数据研究、分析工作也相继开展,在取得斐然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有待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集中在针对法院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和相关研究的不足上。裁判文书记载了人民法院审理的过程和结果,在中国法院信息化过程中被大量汇聚,已经成为审判领域宝贵的数据资源。通过针对裁判文书的大数据挖掘研究
随着国家提倡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潮”文化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成为新潮流。传统技艺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分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层出不穷,问题也随之涌现:难以体现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审美不平衡,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线上教育结合了教育与网络的多种优势,传播上可解决推广与可持续问题,展示上可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技艺类非遗再演绎,从认知材料上体现传统技艺传
近年来,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受国内外环境一系列影响,我国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回落,至2016年GDP增速仍处于下降通道。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增速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由以往的“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债券市场日益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得到丰富。但以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来看,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信贷业务
隐私是人类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对隐私无孔不入的侵犯驱使人们重新审视隐私概念、隐私风险、隐私保护等问题。本文主要从伦理视角切入隐私概念,通过对隐私起源、隐私活动、隐私伦理、大数据技术等问题的探讨来洞察隐私及隐私伦理的本质,由此进一步探究大数据时代隐私伦理风险、根由及防范。隐私的主体是人。隐私的客体是人类生活实践中的一切。隐
韩国3D网游《剑灵》在中国发行以来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韩国网游能在世界范围内成功进行跨文化传播,与其精准把握各国受众共同的文化期待密不可分。将《剑灵》与国产网游代表作《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做对比性分析,可以更好地寻求国产网游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前者构建了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乌托邦”,塑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与玩家进行“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用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命运引发玩家对正义等问题的思考;后者以历史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先富起来的这一代创业人群年龄和财富的增加,怎样将自己的财富更好的管理和传承给后代子孙成为了当前摆在他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全球财富市场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2015年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至2015年末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60
预付式消费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是预付式消费在给消费者和经营者带来互利的同时,也同时伴有较大的风险,给消费者的权益带来损害,造成了诸多问题。但是我国当前环境下,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在谋求自身权益的保护时,由于预付式消费本身的特点,以及当前司法保护、社会监督等其他保护方式的缺陷,使得预付式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要依赖行政保护,同时行政保护具有其他保护所不能够具
由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缺失这一现象引发思考,从外部治理机制入手研究,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同为慈善组织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且政府部门是唯一能对组织进行问责的强制性监管机构,这种单一监督体制下本文想研究政府监管对社会公众捐赠行为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外部监督者与非营利组织之间最直接的维系纽带是信息公开,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政府监管对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的影响,既可以对当前监管措施的治理效应有一定认识,另外也有助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