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乐是用于郊社(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祖先)、宫廷礼仪(朝会大典)、乡射(统治者宴飨士庶代表)以及各种军事大典,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重要的乐种之一,它不仅是皇权音乐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度性的音乐文化,雅乐通过不断的汲取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发展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对中古时期的总结阶段,雅乐亦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归结,唐代雅乐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将俗乐、胡乐、佛道音乐加入雅乐体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风貌,并对后世中国及周边地区的雅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唐代雅乐在唐代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延续使得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得以传承,并将其它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合于传统雅乐之中,促进了雅乐的发展与完善。然而,长期以来,关于唐代雅乐的意义与地位存在较大争议。有鉴于此,本文择取唐代雅乐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在深入爬梳史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深化人们对唐代雅乐的认识。整体上讲,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史料基础,有两章内容,第一章唐代社会与音乐概析,第二章唐代雅乐史料研究;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包含三章内容,第三章唐代雅乐机构探析,第四章唐代雅乐演出分析,第五章唐代雅乐乐曲及乐考;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即第六章唐代雅乐几个问题的讨论。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唐代的社会概况与唐代的音乐文化。文章首先系统介绍唐代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对外交流和文化发展状况,分析唐代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对雅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概述了唐代音乐中雅乐、俗乐、胡乐的大概情况,并借用学者专家关于唐代雅乐、俗乐、胡乐的观点对唐代雅乐、俗乐、胡乐的发展概况加以梳理。第二章主要将唐代雅乐参考文献《唐六典》、《通典》、《旧唐书》、《乐府杂录》中的雅乐史料分别进行整理和归类,通过对四部文献的雅乐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将史料大致分为雅乐机构、雅乐乐曲、乐调、乐悬制度、乐舞几类,同时对四部文献中类似的史料进行了比对。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唐代雅乐的管理机构,首先将太乐署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对唐代太乐署的人员及分工,职能加以厘定,同时对鼓吹署进行了描述,将鼓吹署的人员构成和分工以及职能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太乐署及鼓吹署的探讨,发现唐代雅乐管理机构较之前朝分工更为明确、管理更为严格,艺人技艺亦更加纯熟。第四章重点对唐代雅乐演出人员、场合和乐队考证和分析,文章先从唐代雅乐的演出人员考证入手,唐代雅乐演出人员分为乐官和乐工两代类,然后对唐代雅乐用乐场合加以归类分析,指出唐代雅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宴飨宾客等场合,最后后对唐代雅乐乐队及乐器使用情况加以阐述,指出唐代雅乐乐器中掺杂了部分西域乐器。第五章介绍了唐代雅乐乐曲和乐律,第一节对唐初“十二和”加以厘定,接着将历代帝王亲自的雅乐乐曲进行考证;第二节分析唐代雅乐乐律,指出唐代雅、俗乐同一律的关系。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唐代雅乐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唐代雅乐与俗、胡乐、佛道音乐相融合而表现出特有的时代特色;第二个问题是唐代雅乐托“古代”雅乐之名而行“好今”之实的雅乐思想加以分析;最后通过唐代雅乐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论中西结合的分析,得出唐代雅乐具有新风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