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基于近三年(2018-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试要求的探讨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针对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发文,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后,对培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了新的要求。随后,高考作为教学评价的机制与进修选拔的指向标也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生了改变。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2017年形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达成了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在社会发展与考试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有必要从“核心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中挖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延续性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试大纲》中针对高考所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达成核心素养,探寻历史规律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在国际化社会中,培养“学会学习”的世界公民同样离不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因此,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现阶段对该项能力的研究大多忽略了朴素教学下的思想性内涵,未结合“核心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的变化,也未提出从获取信息到解读信息完整思维的培养策略。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对其考查的实质要求究竟如何,针对于高三学生在问卷测试中暴露的问题又该采取怎样系统的提升策略,正是本文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2018年—2020年历史全国卷试题入手分析,结合历史学科思维特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研读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考试大纲要求。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考试要求下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要求作较为细致的探讨,结合问卷测试分析学生在该项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得出认知心理学与历史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逻辑下对应的培养策略。文章共五个部分对此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从选题背景入手,依据理论、实践和现实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从已有的大量文献中梳理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研究现状,得出目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要求在历史学科不够明晰,对该项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强的观点。在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思维讨论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一章,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概念进行说明,区别了能力、信息素养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同时,从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角度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要求作出分析,旨在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试要求。第二章,以2018年—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为基础,对近三年高考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对试题的分类整理,总结出高考全国卷的信息呈现形式、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情况以及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分布,并结合典型试题逐步明晰试题外在表现下的考试要求。第三章,运用信息加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测试样本详细分析高考生在获取信息、加工整理、解读分析、输出表达各阶段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高考生存在的问题,依据解题逻辑并结合认知心理学提出历史学科思维下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五章是结语,回顾爬梳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演变,细化了考试要求的三点内容,总结了对该项能力培养与历史思维能力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在目标诉求、内容机构、学业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历史漫画兼具幽默性、讽刺性以及哲理性,是创设历史情境和再现历史信息的绝佳素材。一方面,在课堂上适当“植入”历史漫画,能够与历史教材的内容相辅相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前历史教学评价机制日益多元化,载体日渐丰富,历史漫画在我国高考评估中
进入21世纪,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我国于2001年开启了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因此,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笔者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初中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本文从个人实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狠抓信息化建设等办学标准,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点理论性偏强、知识繁杂、概念抽象,这对文化知识本就薄弱且学习能力、个人实践能力匮乏的中职学生来说更加难以理解。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资源、促进对相关知识理解与掌握,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伴随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落实新课改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所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制约,其教育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不管是学生基础、教师水平、教学模式、教育环境或是其他方面都远不如发达地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就更应该积极思考如何争取每节课都能以最优的效率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
历史思维能力作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对新时代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英国历史教育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随着英国历史科课程改革逐渐发生变化的。20世纪60年代,拥有独立学科地位的历史科受到综合学科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冲击,再加上传统历史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将历史科视为一门无聊的学科,此时的历史科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此背景下,英国一些历史教育学家提出“新历史科”理念,推动了历史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大举入侵南宋,四川因独特的地理位置遭到蒙军的重点进攻。为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南宋根据四川地区山形水势修筑山城,形成山城防御体系。四川合江县境内的榕山城、安乐山城和神臂城是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山城建成以来,宋蒙双方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特别是神臂城自淳祐三年(1243)修建到景炎二年(1277)陷落,历时34年,五次易手,足见合江山城的重要性。榕山城始建于南宋嘉熙三年(12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订的《中外历史纲要》是我国现今最新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也受到不少学者的青睐。因此,对于此版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非常有参考价值。《中外历史纲要》不仅恢复了通史的叙述框架,在世界史内容上也投给了非洲更多的关注,中国和非洲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一个样板,因此在文化教育
随着《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简称《通知》)的颁布,重庆市开始实施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在落实改革目标、推进高考改革进程的过程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高考改革,调研、分析、解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巴蜀中学为例,对重庆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巴
发展入境旅游有助于推动中外双方的文化与经济交流,同时入境旅游在展示中国新时代形象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川、渝两地在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共性。本文从旅游客流量、外汇收入、旅游流质、客源市场和亲景度与竞争态等方面,分析了川渝地区入境旅游时空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在入境旅游客流量和外汇收入方面,川渝地区都随时间推移而增长,且处于较为均衡的发展过程,但是四川的波动幅度大于重庆。入境客流上,
川南经济区由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四个地级市组成,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与绝佳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条件,是旅游资源较富集的区域,区内共有A级景区119个,各类星级酒店40余所,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能力较强。全域旅游自2016年被正式提出,如今已成为重要战略,全国上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川南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整体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区域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也各有差异,旅游知名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