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咔唑-噁二唑类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 OLED)作为下一代的主流显示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发光材料其具有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发光可调节等诸多优势,是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重要支柱。与荧光材料不同,磷光发光材料在重金属原子(Ir,Rh,Pt)的强自旋轨道耦合的作用下,可同时获得三线态和单线态激子,理论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在这些磷光材料中,铱配合物具有稳定的八面体构型,其合成简单,分子结构多变,光物理性质可调,是目前试验最成功的有机发光材料之一。咔唑作为一种空穴传输材料,其易官能化,热稳定性高,是很具潜力的磷光材料。而1,3,4-噁二唑衍生物作为电子注入和电子传输材料,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以及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这些特性使其在磷光发光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它们应用在环金属铱配合物中可以有效的提升配合物的光电性能。本论文报道了一系列基于咔唑-噁二唑类小分子铱配合物,对其结构、光物理性能、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在电致发光领域。(1)首先在咔唑9位上引入长烷基链提升配合物的溶解性,通过Suzuki反应在咔唑2位上引入氰基,继续与叠氮化合物反应生成四氮唑,进一步与酰氯衍生物合成不同的主配体,最后合成了一系列铱配合物。在配体上引入氟原子调节材料的发光,通过X-ray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测试材料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通过旋涂制备高性能的器件。(2)基于咔唑-三甲基噁二唑为主配体,在咔唑的7位上引入供电子基团,二苯胺、苯基咔唑进行修饰,合成三种铱配合物。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旋涂制备器件。(3)基于咔唑-萘苯基噁二唑为主配体,辅助配体为吡啶甲酸和乙酰丙酮合成两种铱配合物,测试其光电性能,研究不同辅助配体对化合物的发光的影响,通过旋涂制备高性能的器件。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本设计用于替代条形码和二维码来实现物体自动化识别。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学者开始尝试利用其实现物体空间定位、方向追踪、材质识别以及人体呼吸心率检测等,这使得其应用初衷得到极大扩展。本文主要从基于无源RFID的运动目标追踪、静态目标定位、非视距下无传感器目标运动感知以及多标签环境下互耦干扰抑制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创新点包括:(1)针对RFID动态目标追踪中基于相位差方案对于噪
有机共轭分子是一类具有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强吸收能力并易于调控光学性质的半导体材料。现已被广泛用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光电转化材料。近年来这种分子也被研究者作为显影探针用于非侵入性的医学光学成像中。此外,有机共轭分子探针本身可实现多种成像及治疗效果且具备多功能化修饰便捷的特点。研究者们基于此开发出了一系列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实现了对肿瘤的精确成像和治疗。但是现有的有机共轭分子光学探针的精
有机生物信息材料在生物信息分子检测,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得到研究和应用。基于相关材料开发的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和非侵入性,对健康组织的伤害较小,相对于传统的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光治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光热功能和光动力功能的无机纳米粒子由于其难以代谢性,存在未知的长期生物毒性而难以应用。因此制备生物毒性低、生物抗污性高并可代谢的相关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有机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大量的P2P应用开始出现,这无论是对网络流量管理还是带宽控制,都给各级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如何对网络中的P2P流量准确识别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对现有的P2P流量识别文献进行归类总结,将其分为四大类:端口识别法、应用层特征识别法、基于流量特征的识别法和基于机器学习识别法。通过对已有技术进行论述,本文提
学位
几百以来,癌症一直是全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全世界众多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开发准确、快速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来治疗癌症。纳米诊疗剂(Nanotheranostics)是指纳米技术和诊疗一体化策略相结合的新型治疗试剂,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纳米诊疗剂不仅可以利用成像等诊断方法实时监测纳米药物的治疗过程,反馈治疗效果,其自身还具有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小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