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占据了一个人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大多数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工作时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为了能更合理、更高效的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对工作进行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则显而易见。与此同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现在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找到一份工作,更希望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之中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国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概念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这一理论出现后,爆发出持续的活力和影响,并随着各类企业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每个雇员的职业生涯由不同的工作、职位和工作经验所构成,随着员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不同和生理年龄的改变,其职业需求也有所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能否真正有效地管理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更好地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需要,能否帮助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管理。正常情况下,员工应该被看作企业一种宝贵的财富。然而,如果企业把员工安排在不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其成长受到了限制,那么这种财富最终会变成企业的一种负债。因此,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来帮助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是组织巨大利益的所在。通过对以往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解与学习,可以看出前人已经对这一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概念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等给出了相对全面的理论总结与概括,同时通过各种实证研究,为理论成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使其更具有说服力。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憾:个人职业生涯研究者很少重视组织特征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而对组织的职业生涯问题有兴趣的学者又很少关注个人职业生涯的成熟问题,相对于各个方面的研究来看,关注个人和组织的一致性问题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本次研究以四川省企业为例,探寻在不同的企业当中,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有何差别,同时,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希望借鉴国内外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先进做法,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总体来说,本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一)文献研究法:本论文将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统计资料、国内外各种专业著作、学术期刊等,从中归纳、梳理、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各种理论观点,了解与本论文主题相关的研究状况,寻找理论依据与基础。(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成功案例和实践进行介绍和比较,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经验、教训与启示,以此作为借鉴。(三)访谈法:基于本论文是从企业与员工的视角来进行我国员工职业生涯的研究,故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是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将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本次论文写作的主要框架是:第一部分,从回顾职业生涯等相关理念的涵义界定、理论基础、维度的选择及设定、测量等四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国内外有关职业生涯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为后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作铺垫。第二部分,以四川省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为例,通过实地发放并填写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问卷,收集并获得第一手数据,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四川省企业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现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关系,从结果中我们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分别在性别、学历、工龄、职位、职业性质、行业类别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对目标群体所在企业当前所采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措施,分析当前情况下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探究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面实务供给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其成熟的经验并结合案例,探讨完善和优化我国企业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服务供给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提高和发展员工与企业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自身能力的对策和建议。无论未来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有多大,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本质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信息、洞察力、目标、计划和反馈等是所有职业发展阶段必须考虑的要素。尽管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能够给予员工难以计数的帮助,但只有在员工与组织实现互动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推动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绩效的提高,从而推动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