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作为MM患者一线治疗中的基础药物,其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仍有近30%的患者对硼替佐米治疗无效,37~44%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被迫停药。因此,迫切需要高效能、低毒性或能够增强硼替佐米抗骨髓瘤作用的化学药物出现。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e,NCTD)是斑蝥素(一种传统抗肿瘤中药)的去甲基衍生物,不仅保留了斑蝥素原有的抗肿瘤活性,同时使其对肾脏的毒性刺激作用大大降低,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我们的前期工作已经证实,NCTD在体外可通过调节NF-κB通路及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来诱导U266细胞凋亡,并起到MM细胞对硼替佐米的化疗增敏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人骨髓瘤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NCTD在体内的抗骨髓瘤效应及增强硼替佐米抗骨髓瘤效应的机制,为临床应用NCTD治疗或辅助治疗MM提供更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1NCTD急性毒性试验: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首先通过进行预试验找出NCTD的最大及最小致死剂量,分别为250mg/kg及102.4mg/kg,之后各组剂量用0.9%氯化钠以1:0.8比例依次稀释,按0.2ml/10g体重分别给各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并记录不同NCTD给药剂量下各组小鼠的死亡分布情况,按改良寇氏法计算NCTD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2建立MM移植瘤裸鼠模型:32只BALB/C裸鼠,每只肩胛部皮下注射2×106U266细胞,待瘤体体积生长到约100mm3左右,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下列药物:(1)对照组:生理盐水100μL/10g,3次/周,连续4周;(2)NCTD组:以接近或略低于1/5半数致死量的NCTD(20mg/kg),3次/周,连续4周;(3)BTZ组:BTZ0.25mg/kg,1次/周,连续4周;(4)联合用药组:NCTD,20mg/kg,3次/周+BTZ,0.25mg/kg,1次/周,连续4周。给药后每周2次对裸鼠瘤体体积进行跟踪观测。于末次给药4小时后以颈椎脱位法将裸鼠处死,剥离移植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及其他后续实验。3病理检查及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标本以石蜡包埋并切片至5μm厚,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细胞结构,并分别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PCNA、NF-κB P65的表达量。结果:1NCTD半数致死剂量LD50: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各组小鼠死亡率之和Σp=1.0+0.9+0.7+0.6+0.2=3.4,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i=lg250/200=lg1.25=0.1,最大剂量对数值Xm=lg250=2.4,代入寇氏法公式LD50=log-1[Xm–i (Σp–0.5)]=128mg/kg。2各组裸鼠瘤体生长情况: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在用药前无差异(P>0.05)。给药后观察4周,对照组小鼠瘤体生长迅速,肿瘤表面血管丰富,部分出现中心坏死,NCTD及BTZ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83%、36.32%,而以两药联合组的瘤体最小,抑瘤率达64.49%,与BTZ单药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裸鼠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比较:整个治疗过程中,各组小鼠均没有明显的惊恐、不安或拒食等现象,而由于瘤体较大,对照组小鼠出现活动受限。4周后对小鼠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平均水平均<0.5mg/dL,比较各组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无显著性差异。4TUNEL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各治疗组均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其中以两药联合组最为显著,凋亡细胞核多呈固缩状态、经DAB显色后为深棕色,而对照组中的凋亡细胞并不明显;高倍镜下计数,BTZ、NCTD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91%、42.06%,而对照组仅为14.95%,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81.80%,与BTZ单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5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项常用指标,其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棕黄色为阳性反应细胞。本试验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骨髓瘤细胞增殖极度活跃,其PCNA的阳性表达率高达(89.91±13.59)%,BTZ组与NCTD组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71.85±8.93)%和(58.39±9.4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PCNA的表达率仅为(11.61±2.94)%,其瘤细胞增殖活性更显著低于BTZ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NF-κB P65在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棕黄色为NF-κB P65的阳性表达反应,多位于细胞浆。本试验中对照组NF-κBP65的阳性表达率高达(85.23±16.62)%,而BTZ与NCT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51±9.86)%和(64.80±11.7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联合用药组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1.95±3.13)%,与BTZ单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1NCTD能够在体内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2NCTD在体内能够增强硼替佐米的抗骨髓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作用;3与体外作用机制相同,NCTD在体内通过抑制NF-κB/IκBα途径,来增强硼替佐米的抗骨髓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