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bz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就不断与本土的文化艺术交融影响,对中国陶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观音在整个佛教文化中的演变以及在汉化佛教中的定型是一个丰富且意味深长的过程。陶瓷观音造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北宋与辽代是初始起步阶段(初创时期);南宋与金代是逐步发展阶段(发展时期);元代则为成熟鼎盛阶段(成熟时期),明清是进一步的演变阶段(新发展时期)。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实施兼容并蓄的国家政策,文化与艺术的蓬勃发展成为可能,各种艺术形式均得以焕发熠熠光彩,蒙古王朝统治阶级出于对发展、巩固政权的需要,大力推崇并支持藏传佛教的发展,使其顺势传播至内地,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带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进程。自观音文化传入中国便深受世俗本土化的影响,到了元代更是以其独有的亲和力深入民间、普遍流行起来。因此,元代的陶瓷观音造像深受民间观音信仰与陶瓷文化的双重影响,完美地将两种传统文化融于一身,构成了中国传统雕塑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通过四个章节对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进行研究,试分析其艺术特征,揭示其所表达的深层思想意义。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元代宗教背景对陶瓷文化、景德镇窑观音造像的影响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现状和方法;第二章简述元代景德镇窑观音造像背景。介绍了观音文化的背景及其本土化、世俗化的形成原因,并对元代景德镇窑概况及其观音造像的风貌作出了研究;第三章至第四章对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及审美特征作出了详细分析;本文通过探索元代佛教及陶瓷观音佛造像的发展、艺术风格特点进而揭示民间观音信仰背后所隐藏的丰富文化隐语以及佛教信仰与中国陶瓷艺术相生相息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分析、实物对比、田野考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笔者认为本篇论文对于元代景德镇观音造像的探究、观音信仰文化的解读与传播、宗教信仰与陶瓷文化的关系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美育,亦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通过艺术等审美方式,来达到提高和教育人的目的,特别是提高人们对于美的
本文以李玉的影片《今年夏天》和《红颜》为文本,分析了其中影像空间的选择和女性身体的意象呈现。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简要概述了导演李玉的成长经历和创作主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