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不规则波与群桩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桩是一种主要的海上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群桩中桩之间的相互影响会使得不同桩上的波浪力产生差异,人们通常以群桩系数来描述这种差异。相关规范中给出了基于单向波作用下三桩并列和串列群桩的群桩系数。而事实上,群桩结构往往是由多桩组成的,同时海浪是多向的不规则波浪,波浪的方向分布对于波浪与海洋工程建筑物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多向不规则波作用下多桩群桩结构的波浪力特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可以满足目前相关工程结构设计的需要。本文针对多向不规则波对多桩组成的单排并列、单排串列、双排并列和方形布置四种群桩结构的作用进行了物理模型试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群桩波浪力特性和群桩效应。结果发现,当群桩中桩柱个数较多时,相对桩径D/L1/3对于群桩受力具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KC1/3数和相对桩径D/L1/3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参数KCLD1/3=KC1/3 ×L1/3/D。结果表明,利用KCLD1/3数来描述群桩系数的变化要优于KC1/3数,可以作为描述多桩组成的群桩结构群桩效应变化的参数。针对不同群桩所受的波浪力,首先对其统计特征和概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KCLD1/3数为0~1200时,随着KCLD1/3数的增大,单排并列群桩的正向力群桩系数增大,横向力群桩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单排串列布置群桩结构中最后一根桩的正向力的群桩系数最大;双排并列和方形布置群桩波浪力特性中包含了并列和串列群桩的特性,多排群桩的群桩系数要小于单独并列布置时的群桩系数;KCLD1/3数较大时,在方向分布宽度σθ=12.73°~24.98°的范围内,多向波作用下的桩柱正向力会大于单向波作用时对应桩柱的正向力。对于横向力而言,随着方向分布范围变宽,桩柱横向力逐渐增大,并给出了不同群桩结构中桩柱波浪力在考虑波浪方向分布影响时的系数。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威布尔分布形式可以较好地描述群桩波浪力的概率分布,随着KCLD1/3数的增大,较大正向力和横向力发生的概率增大。而方向分布对横向力概率分布的影响要大于对正向力概率分布的影响。其次,对于群桩波浪力的频域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桩中桩柱和孤立单桩的正向力谱型均为单峰谱,谱峰频率与波浪谱峰频率一致;随着方向分布的变宽,横向力谱高频部分“能量”减小,峰频处“能量”增多;串列布置时,正向力谱的高频成分要大于并列布置时的结果,尾桩的正向力高频成分要多于其它桩。最后,利用Fluent求解Navier-Stokes方程,采用动边界模拟推板造波运动,建立了基于二阶造波理论的数值水槽,并扩展建立了可以模拟多向不规则波的数值水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波浪与群桩结构作用的数值模型,进行了规则波与并列、串列和方形布置群桩作用以及多向不规则波与并列群桩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群桩波浪力分布特征及其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并列布置群桩正向力达到峰值时,边桩后部的内侧和外侧速度分布不对称,出现等压线偏折现象,而且越靠近内侧的桩,这种压力偏折现象越弱,揭示了造成边桩正向力小的原因;单向波与串列群桩作用时,最后的尾桩后侧压力没有增大的现象。由于后面没有其它桩,尾桩附近流速可以进一步增大,使得桩柱附近静压降低,进一步的增大了正向力方向上的压差,揭示了串列群桩最后桩柱正向力最大的机理;多向波与并列群桩作用时,由于波浪方向分布的影响,形成了与单向波作用时不同的流场结构,流体通过两桩之间的间隙时的加速效应较弱,桩两侧的速度差相对较小,不同方向波浪产生的波浪力在横向力方向上的分量是构成横向力的主要组成成分,解释了多向不规则波横向力频率降低的原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汽车制造厂在同一混合型生产线上生产多种车型和颜色的汽车,以增加生产灵活性,降低运营成本。从车身车间离开的产品以总装需求顺序进入涂装车间进行生产,然而涂装车间内部存在重排序调度环节,同时要求离开涂装车间的产品序列与总装需求订单序列一致。因此,混流生产模式下面向涂装-总装车间系统的排序调度问题作为汽车生产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调度决策问题,受到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过去学者们常将涂
断裂动力学是断裂力学的一个分支,它同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学者们得到了一些几何和荷载条件比较简单情况下的解析解,但在工程实践中,几何形状和荷载条件往往比较复杂,这使得这些解难以适用,于是数值方法变得不可或缺。在众多数值方法中,有限元法是最成熟且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拥有大量的开放资源和商业软件可以采用。然而,采用常规的有限元单元处理局部应力奇异
双向波,又称交叉波,是指传播方向不同的两个波列相遇并相互作用。当涌浪传至由局部风暴产生的风浪区、当传播方向不同的两列涌浪相遇或当风向发生急速转变时均会形成双向波。双向波海况不仅会对航行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的安全构成隐患,还是畸形波的主要生成机理之一。因此,双向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工程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双向规则波的非共振和共振理论,但这些理论不仅有其本身局限性,而且只保留至三
蛋白质分子在酶催化、信号转导和物质输运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构象变化和多元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是一种在原子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结构-动力学-功能关系的有效工具,能够为实验数据提供机理阐述和理论指导,是对具体实验的必要补充。近年来,MD模拟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理论算法的进步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其在复杂生物体系的
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氢能的推广应用将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氢气生产和氢气储运技术是影响氢能社会发展进程的两大重要因素。考虑到丙烷脱氢等化工过程在氢能时代可能集化工原料生产和氢能生产于一体,而现有催化技术的氢气选择性低,不适合氢能生产,并鉴于由甲基环己烷脱氢和甲苯加氢组成的可逆循环有望成为重要的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新动向,本论文围绕丙烷脱氢、甲基环己烷脱氢以及甲苯加氢反应的高选择性和高活性
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了类分数布朗运动高斯过程泛函的极限定理及其驱动随机微分方程的参数估计等问题.全文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分数布朗运动、次分数布朗运动和双分数布朗运动这些类分数布朗运动高斯过程的基本概念,并给出了局部非确定性、维纳chaos分解和Malliavin分析等研究技术,还分析了类分数布朗运动高斯过程泛函的极限定理及其驱动随机微分方程参数估计的研究现状.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两个
本论文主要研究分形几何和测度论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类具有完全重叠结构的自相似集合的唯一码集的维数及作用在该集合上的一些算术运算,填充测度的两种不同构造方法的等价性。首先,我们得到了一类具有完全重叠结构的自相似集合的唯一码集(Univoque set)U的 Hausdorff 维数公式。令A是由一些自相似集合所组成的集合族,A中的元素K为由满足下列条件(一)(二)(三)(四)的迭代函数系统(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和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纵深发展,因直流闭锁故障引发的大功率缺失导致受端电网低频风险陡然增加,由于新能源发电挤占了常规机组上网空间造成系统频率控制能力持续下降。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致使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态势愈发严峻、频率响应矛盾日益突出。若依然沿用静态观点审视频率响应运行,其结果简单粗略、容易误判。以动态为核心,聚焦电力系统运行所涉及的建模、监视、控制和评价环节,本文开展了动态频率响应
以地铁站为代表的城市地下结构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城市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地下结构物的选址选线有时将不可避免的穿越可液化土层。可液化场地地下结构在遭受强震作用下,土层的液化将对地下结构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包括地下结构因地基液化而导致的结构上浮、震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目前现有的预测方法大多是关于预测地震液化,而且现有方法的适用性有限、预测的精度不高。另外对于场地地震液化灾害的
密闭金属容器可以保证内部物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不受影响,因此在许多条件严苛的环境中得到了专门应用。隔金属壁板实现非电气接触式电能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CPT)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研究课题,这是由于金属材料具有电磁屏蔽效应,电磁能量难以穿透金属壁板。但是,超声波却能在金属中有效传播。鉴于此种事实,本文研究了以超声波为间接能量且隔金属板传输电能的非电气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