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动结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句式,尤其是考虑到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实现和结果谓词的语义指向。由于动结式复杂的结构特性,使它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动结式。本文主要回顾了以往从形式句法角度对动结式进行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件结构理论出发,对汉语动结式论元结构的实现做出分析。本文采用Jimmy Lin的事件结构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以更好的解释动结式的生成和论元结构的实现。根据事件结构理论,事件结构是由三个基本的事件谓词中心语和两个动词词根构成的。三个基本的事件谓词中心语是vDO,vBECOME和vBE,分别指称活动事件,状态变化事件和状态事件。两个动词词根是活动和状态。事件结构是在句法结构上实现的,并且论元结构与事件结构具有同构性。针对汉语动结式的语义特点,本文认为动结式的第一个成分,即方式词根是直接嫁接到与其相对应的事件谓词的左边,并且方式词根与其对应的事件谓词是词内附接的关系。第二个成分,即结果词根是与其相对应的事件谓词的补语,它们之间是中心语与补语的关系。根据动结式第二个成分所指称的论元是否为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本文将汉语动结式分为控制结构和例外格授予结构两类。并且在修正的事件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句法原则,如黄正德的广义控制理论和最短距离原则,对这两类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实现和句法生成过程进行分析。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实现涉及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非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能够得到实现,并且整个句子合法;为什么有些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并没有得到实现;为什么有些论元,既不属于第一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也不属于第二个成分的次范畴论元,能够得到允准,且成为这个句子的致使者,都能够得到解决。事件结构理论是解释汉语现象有力的工具,尤其是在解释动结式方面。基于事件结构理论研究汉语动结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因此应用事件结构理论对这种复杂的结构进行研究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