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构式“晒X”日益流行,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前人对该构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词汇、语义、语用和认知层面的静态描述阶段,并没有找出该构式生成和意义发展变化的内部机制。本文在描述了从网上搜集到的418条语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其进行了动、静态两方面分析。本研究通过构建“A/D+”模型来统一阐释“晒X”构式的成因,且以其为理论框架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来量化分析该构式。在“晒X”构式中,不能独立存在的“晒”是依存成分,需要自主成分“X”的语义来明示其意义。根据Langacker,自主-依存联结模型(A/D模型)认为该结构内部存在内在的对应联结性和不对称性,但它只能用来解释复合结构的意义传承自A/D的语义凸显,并没有详述有关成分如何能结合产生出新义,即该模型对内部的生成机制究竟是什么的论述语焉不详。因此,本文通过“M-压制(隐喻压制和转喻压制)”来修补A/D模型,以期能对“晒X”构式进行深入探析。“A/D+”模型运作机制如下:图中的虚线指“对应关系”,复合结构是基于依存结构和自主结构整合而成的实体,其语义由依存结构的语义突显传承而来。当出现不规则搭配时,自主成分“X1”和依存成分“晒1”经过图下中间的实线框(即M-压制框)的认知加工,作为射体的依存成分“晒1”经过隐转喻压制,提供了次结构界标,即详述位。当自主成分“X1”经过隐转喻压制形成“X2”并填入此详述位时,就会对“晒2”进行详细阐释,在“晒2”次结构的语义凸显和“X2”的传承中,复合结构的意义得以生成。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系统探究了“晒X”构式的生成机制,即将A/D模型和M-压制结合起来,建构了“A/D+”模型,一方面修补了Langacker(1987)的观点,弥补了前人研究之不足。本研究还首次将隐喻和转喻视为一种“压制”,提出“M-压制”,它在“晒X”构式的语义生成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本文针对“晒X”构式在不同句法语境里的含义,总结出该构式的原型义和特殊义。其原型义为“呈现某物”,是其所有引申义共同拥有的相似之处。“晒X”构式的特殊义有“分享”、“使…公开”、“展示…”、“竞争,比拼”、“炫耀”、“揭露”、“坦白”等。第三,笔者首次从百度、谷歌和CNKI上收集了418条晒X语料,并从词汇、语音、语义、句法、语用等层面系统分析了该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