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光旦是我国著名的优生学家、社会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打通文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思想财富。同时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学者,他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系统一贯而又独具匠心的,这其中“位育”可以说是他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一大创造,“寻求中国人的位育之道”恰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本文就从这根主线出发来论述他的教育思想。本文先从“位育释义”入手,在对位育解释清楚的基础上,围绕主线,从两大方面来论述潘光旦的教育主张:一是从位育必须依赖的生物体这个条件,着重论述人的教育问题,也即教育如何教人做人的问题,这是潘光旦所强调的教育的目的之所在。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潘光旦认为一切问题的结症在人,关键在人。人的控制是一切控制的起点,一切控制的先决条件。如何通过教育来教人做人,这是潘先生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格的养成。只有可以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真正完全的教育,而如何陶冶人的品格则是本部分最为核心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潘光旦对“人格”涵义的界定、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人格教育的实施途径以及人格教育的宗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更着重阐述了潘光旦的通才教育思想,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位育所必须依赖的环境条件,阐述教育如何调适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潘光旦认为尽管人是本,环境是末,但环境确是实现位育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华民族这个生物体要想得所位育,就必须借助教育的力量来调适人与环境的关系,做到相成而不相害。本文主要从人与文化环境,人与物质环境两方面来分析潘光旦是如何看待教育的位育功能的,这也是潘光旦所强调的“位育”的必要条件。在对潘光旦教育思想的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最后展示潘光旦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对照潘光旦的教育思想,反思当代的教育,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比如,教育应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大学应强化通才教育;农村教育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