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提取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技术及机理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切马铃薯具有卫生、即食、便捷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受机械损伤影响,鲜切马铃薯容易出现褐变、失水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降低商品价值。褐变是影响鲜切马铃薯品质与价值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控制褐变的技术尤为重要。沙棘的水浸提物来源天然、安全,富含黄酮类、酚类等抗氧化成分,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然而,其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作用还未有报道。试验首先对沙棘成分进行鉴定,进一步研究了沙棘提取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处理技术,并从生理和蛋白层面探究了其抑制褐变的机理,结果如下:(1)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沙棘提取物的成分,发现沙棘的水、醇浸提物中含有没食子酸、麻黄碱、赤芍素、槲皮素、异鼠李素等物质。其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为2.85 mg/g,9.60 mg/g。沙棘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经400倍稀释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3.96%,经40倍稀释后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39.86%。(2)对比18种药食同源植物,沙棘叶的水提取物显示较好的抑制褐变效果。沙棘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40获得的提取液抑制褐变效果最好,且好于0.5%Vc。浸提时间对提取物抑制褐变的效果影响不显著,沙棘叶水浸提液处理马铃薯丝3 min显示较好的抑制褐变效果。进一步对沙棘中主要成分的配比实验发现,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麻黄碱、赤芍素、异鼠李素以80 mg/L、120 mg/L、10 mg/L、10 mg/L、50 mg/L的添加量抑制褐变效果较好。(3)对马铃薯生理指标测定发现:沙棘叶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鲜切马铃薯PPO、POD酶活性,且抑制效果好于0.5%Vc。沙棘叶提取物处理后鲜切马铃薯PAL酶活性增加,总酚积累。另外,沙棘叶提取物处理可以提高鲜切马铃薯抗氧化活性,降低氧化损伤程度。经处理后鲜切马铃薯丝DPPH、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高于清水对照,MDA含量低于清水对照。(4)由酶促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沙棘叶提取物可以竞争性抑制PPO酶活性,IC50是0.704 g/L。沙棘提取物成分没食子酸、抗坏血酸可以与PPO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并表现出较低的结合能值(没食子酸:-9.129 kcal/moL、抗坏血酸:-7.942 kcal/moL),两者可以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与PPO酶结合形成稳定的酶-分子配体模型,从而抑制PPO酶活性,但异鼠李素对PPO酶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亟需对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提升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路径,推动农村社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烟台市农村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首先,从机构设置、设施配备、人员情况以及医疗费用方面对烟台市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描述性的分析方式为本文对于烟台市农村
稻谷经过多重碾磨加工制成精米,会损失大量微量营养素及生物活性成分。糙米是稻谷脱壳后剩下的完整果实,保留了糠层与胚芽,营养价值较高,但也因此口感粗糙,蒸煮品质低且贮存时间短。发芽不仅可以提高糙米的营养品质,也可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对发芽糙米培养液的组分浓度进行优化,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发芽糙米,研究了发芽对糙米
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使得企业更加依赖人力资源的灵活性,管理者们在应对危机挑战中发现,激活员工活力是破解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90后”员工群体一跃而起,在企业员工群体中占据很大比例,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于是怎样激发“90后”员工工作激情,怎样促进其主动性行为的产生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0后”员工群体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追求自由,向往权利平等,因此企业想要
苦瓜和黄瓜枯萎病属于土传病害,也是蔬菜上的毁灭性病害,常年造成严重的生产损失。生物防治是作物病害安全治理的有效方法,链霉菌通过影响作物根际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作交流,或作为免疫反应诱导因子而发挥作用,对精准安全地防控苦瓜和黄瓜枯萎病有很大价值。通常,用于作物病害生防的链霉菌菌株都来自特定地区和植物,经过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才能确定生防对象和功效。放线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遗传和生理生化性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表明全谷物食品能够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因而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馒头作为我国北方的主食,其消费量占面制食品总量的30%以上。高麸皮馒头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活性物质的含量较精白馒头更高,具有改善机体营养水平的作用。但因其风味不佳、口感粗糙、质地较硬等问题,难以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本课题以济麦17为实验原料,利用山西运城老面酵子制作高麸
鲜切马铃薯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然而马铃薯在鲜切加工过程中因遭受机械损伤而极易发生褐变,因此,褐变是导致鲜切马铃薯感官风味和营养品质的下降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鲜切马铃薯丝,由于切割程度高,贮藏物流过程中的褐变更严重。现有的褐变抑制手段不能完全满足鲜切马铃薯工业生产的需求,使得新型安全的褐变抑制剂的研发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品种为荷兰15号的马铃薯作为鲜切马铃薯丝原料,通过对浸泡浓度、浸泡时间
黑枣醋是经过控温控湿熟化过程(黑化过程)的黑枣经过醋酸菌发酵形成,同时也使其色泽、香气、口感、形态和营养价值产生了新的变化。本课题采用一步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的优化,以总酸含量为指标,分析了黑枣醋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初始酒精度含量,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并与同条件下发酵的红枣果醋进行对比,跟踪分析了发酵过程的总酸、cAMP(环磷酸腺苷)、粗多糖、5-HMF(5-羟甲基
黄瓜病害种类繁多,主要有褐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灰霉病、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病害具有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病害重、发病率高和损失大的特点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对黄瓜的产量和质量都带来严重的威胁。Harpin蛋白是由革兰氏阴性菌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一类能激发植物多条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它能够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防卫反应,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还可以作用于植物生长
玉米小斑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由于气候变暖、栽培制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小斑病菌种群已发生变化,常与其他病害复合侵染,导致玉米产量急剧下滑,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本研究通过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山东省不同地区玉米小斑病病原,明确了不同小斑病菌的致病力,鉴定了不同小斑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鉴定了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后不同玉米品系对小斑病抗性变
高直链玉米淀粉富含抗性淀粉,实验证明,抗性淀粉(RS)不仅可显著降低食品升糖指数,长期食用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缓解疾病症状。由于高直链玉米种质资源缺乏,目前我国高直链玉米淀粉以进口为主,成本较高,而且对国内高直链玉米淀粉基础性质和应用研究不足。本论文对自培育的高直链品种玉米淀粉进行提取,检测其结构和理化性质,研究焙烤加工方式下的高温热处理对淀粉性质、结构以及消化性能的影响,探索高直链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