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通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玻璃体内注入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鼠龄为7天的健康昆明小鼠36只(72只眼),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组、PEDF干预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鼠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鼠置于氧箱中,建立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正常组鼠不做任何处理,PEDF干预组幼鼠在出生后第12天向玻璃体腔内注射PEDF1ul,而对照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出生后第12天及第17天,每组动物各处死一只,行墨汁灌注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出现的改变;其余小鼠在出生后第17天处死,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采用CD31分子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视网膜内界膜与血管内皮细胞。电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1、墨汁灌注法视网膜铺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幼鼠相比,给氧组(包括高氧组、PEDF干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幼鼠12天时视网膜血管收缩、闭塞,灌注降低,17天时视网膜血管出现扩张、增生,新生血管形成。且17天时PEDF干预组幼鼠与高氧组、对照生理盐水组比较,视网膜血管增生明显减少。2、正常对照组标本HE染色未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高氧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可见较多的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EDF干预组的数目明显少于高氧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CD31分子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突破内界膜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4、电镜下与正常组比较,高氧组可见缺氧造成小鼠视网膜视细胞层的结构破坏,而PEDF干预治疗组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明显好转,且未见明显药物毒性反应。 结论 玻璃体内注入一定剂量的PEDF,能够有效抑制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电镜观察结构表明对视网膜无显著毒副作用,并且对于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变,也是危害人体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认为,高脂血症、高血压、感染等是AS主要的损害因素,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
目的: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部位、冠脉狭窄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关系。方法:本文入选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
前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警察的心理卫生状况低于一般人群。而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性格特征及症状表现与警察的心理健康呈现正性或负性相关。警察是一种应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