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19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情况,分析血脂代谢指标与常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08月至2015年0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符合相关条件并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病理证实为膜性肾病,结合临床表现,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199例。入选病例排除入院前曾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调脂药等药物。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血压并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TC、TG、LDL-C、HDL-C、Hb、PLT、ALB、PT 四项、铁四项、IgA、IgG、IgM、25 (OH) D3、CRP、ESR、BUN、Scr 等临床指标。分析其脂代谢特点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查找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 199例IMN患者,男女比例约3: 2。平均年龄:48.23±14.92岁,40岁以上患者占78.0%。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4例(42.2%),非肾病综合征115例(57.8%)。2.肾综组和非肾综组均存在血脂异常,以血清总胆固醇[8. 22(6. 15,11.54) vs6.82 (5.05, 9.53)]和低密度脂蛋白[4.95 (3.52, 7.35) vs4.27(3. 10, 6.39)]升高为主,甘油三酯[2. 08 (1.42, 3.14) vs1. 77 (1.24,2.54)]及高密度脂蛋白[1.25 (1.12,1.59) vs1. 38 (1.11,1.78)]水平正常。3. IMN患者中,男性血脂异常发生率为82.1%,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为76.3%。男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983,P=0.321)。4.肾综组IMN患者中,血脂异常发生率为83. 3%,其中高TC血症发生率为73.8%,高TG血症发生率为45. 2%,高LDL-C血症发生率为65. 5%,低HDL-C血症发生率为15. 5%;非肾综组IMN患者中,血脂异常发生率为77. 4%,其中高TC血症发生率为58. 3%,高TG血症发生率为32. 2%,高LDL-C血症发生率为52. 2%,低HDL-C血症发生率为14. 8%。肾综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73.8%)较非肾综组(58.3%)增高(χ2=5. 147, P=0. 023)。血脂异常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χ2=1.607,P=0.302)。高甘油三脂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P值均>0. 5)。5.总体上IMN患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血小板增多、CRP升高、IgG降低是IMN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降低、血清ALB降低、血清总蛋白降低是高L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升高是低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6.肾综组IMN患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血红蛋白降低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CRP增高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24h尿蛋白>8.0g、FIB增多是高L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贫血、高血压是低HDL-C血症独立危险因素。7.非肾综组IMN患者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铁降低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TT延长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降低是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eGFR下降、血清总蛋白降低、T3降低是高L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蛋白降低是低HDL-C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症和高LDL-C血症为主。2.IMN中,男性与女性血脂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肾综组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较非肾综组增高。3.肾综组IMN中,血红蛋白降低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CRP增高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24h尿蛋白>8.0g、FIB增-多是高L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贫血、高血压是低HDL-C血症独立危险因素。4.非肾综组IMN中,血清铁降低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TT延长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降低是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eGFR下降、血清总蛋白降低、T3降低是高L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蛋白降低是低HDL-C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