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权力的下放和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规划”走进了学校。在我国,学校发展规划引进不足二十年,在许多地方学校发展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就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践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发起并指导所在辖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区域联动,推进学校进行教育改革,这是一种借助政府力量来推动学校改革的实践。另一类是学校基于自身特殊的校情,自主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过自身的努力改进学校。然而,后者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学校未能制定切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规划,也有些学校虽制定了规划,却难以将学校发展规划付诸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发挥甚微。为此,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一所初中为个案,考察该所学校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分析学校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遭遇的阻力,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揭示学校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的真实影响,试图回答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怎样的学校发展规划能够促进学校发展?论文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问题做了梳理,阐述了学校发展的涵义,归纳了当前学校发展规划实践的主要问题:1.价值定位模糊不清。2.文本设计不够规范。3.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缺失。并基于现有的三个主要问题,构架全文的主体框架。通过个案研究,笔者发现学校发展规划并不一定促成学校发展,要实现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基于学校的现实校情和特殊问题来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统一、动态发展的学校发展规划系统;需要使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具备“发展性”的要素:即全体教师真正地参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实施规划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和行动方式、将教学研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最后,就学校在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学校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