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研发活动往往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且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外部性等特点。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自主调节,并不能达到创新资源合理且有效的配置。理论上,政府的介入能改善这一尴尬局面,作为政府常用干预手段之一的研发补贴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政策,发挥其应有效能对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弥补由研发活动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政府研发补贴的效果却是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获得创新扶持采取了低质量的“策略性创新”,甚至出现骗补等极端情况。可见,政府研发补贴之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非简单的能与不能,而是有赖于与其他要素的复杂匹配。因此,探究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黑箱,不仅可以丰富现有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有益于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改善政府补贴效果,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本文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采用MinDS模型测度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企业创新效率,应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创新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研究政府研发补贴与这些重要因素组成的构型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非对称因果关系,以期找到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组合。结果表明:(1)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的民营企业若能取得政府补贴,无论是事前补贴还是事后补贴都将有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相反,身处良好市场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较弱;(2)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且无丰富政治关联的国有企业,政府研发事前与事后补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其中事后补贴起关键作用;(3)身处欠佳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如果拥有较多的政治关联,则最好不要借此寻求事前补贴,否则企业会陷入“政治资源诅咒”的漩涡。 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从微观企业层面探究政府补贴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已有关于政府补贴与创新效率的研究多集中在省域或产业层面,对微观企业的指导意义有所欠缺,而本文从微观层面着手进行研究更有益于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改善补贴效果。(2)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MinDS模型测度企业的创新效率。已有研究对于微观层面创新效率的测度没有考虑松弛效应和非期望产出,然而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研发投入并非一定能导致期望的产出效果,考虑非期望产出可以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创新效率。(3)采用QCA方法探究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构型。QCA方法不仅适用于小样本研究,而且还能分析多因素的综合效应,考虑了因果关系之间的复杂性。本文从整体性关系出发采用QCA方法探究政府研发补贴与其他要素组成的构型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探讨众多因素间复杂的共同作用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解释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