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典籍英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其中,《史记》已有多个外文译本,对《史记》进行翻译理论层面的分析研究将对《史记》及同类文本的翻译起到指导作用。
此外,《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实录,也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不朽巨著,集历史与艺术审美价值于一身。就译学视角而言,文字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构成《史记》不可或缺的两大特性。因而,对这一特殊文体的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翻译理论研究的维度。
本文首先探讨了三组“二分法”,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以及归化与异化。指出没有哪个单一的翻译理论可以涵盖复杂的翻译活动。这三、组“二分法”有所重叠、互相印证,三者相结合,可以对《史记》英译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文章接着对两个《史记》英文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一个文本为Bunonwatson所译,另一个为杨宪益、戴乃迭所译。该部分主要运用了实例分类与实例对比分析等方法。
大量实例的对比分析有力证明了上述三组“二分法”相结合,为翻译《史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其中,归化当为总的指导思想,三组“二分法"可用为具体的翻译方法。翻译《史记》的过程,就是在这三组“二分法”中不断寻求文字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之间的平衡点的过程。最后,文章就《史记》的具体翻译实践提出了几条适当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