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熊胆粉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一般还是基于对中间体或最终产品的分析检验,缺乏快速、有效的质控手段,很少对关键的生产环节进行实时控制,无法为生产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造成质控的滞后性。中药的生产流程大部分采用的是批生产模式,不同批次间的原始投料及生产工艺往往存在差异和波动,最终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降低了批次间产品的均一性。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痰热清注射液中的臣药熊胆粉为具体研究对象,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和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MDA)对水解、洗涤、配液这三个关键工艺单元展开研究,为中药生产过程控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熊胆粉水解过程中多指标的快速测定及水解终点判断。以熊胆粉水解过程为例,首先建立了能够同时测定熊胆粉水解液中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熊去氧胆酸(UDCA)、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的HPLC-ELSD分析方法;其次,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了熊胆粉水解过程中四种胆汁酸的PLS定量校正模型;最后,采用移动块标准偏差法(MBSD)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熊胆粉水解终点判别模型。2.过程变量结合近红外光谱预测熊胆粉洗涤工艺质控指标。以熊胆粉洗涤工艺为研究对象,将原料的近红外光谱和洗涤过程参数相结合,建立了洗涤后熊胆粉成品中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以及洗涤收率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本方法操作快捷、准确,可以用于熊胆粉洗涤过程的生产指导。3.基于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的熊胆粉提取物配液过程在线监控。以熊胆粉提取物的配液过程为研究对象,模拟设计了正常操作批次、投料异常批次以及工艺异常批次实验。结合在线采集的近红外光谱以及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原理,经过建模参数的优化,采用训练集批次建立了熊胆粉提取物配液过程的得分控制图、HotellingT2控制图和DModX控制图,并利用测试集批次对该模型的监测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模型在配液过程的实时监测中没有产生误报,并且能够及时的识别出过程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肺栓塞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
针对双玻光伏组件量产工艺中所出现的边缘气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边缘气泡问题主要由组件在层压过程中边缘过压导致,根据实验和相关数据得到边缘气泡析出的规律,
化学教学中的"自黑"是指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对化学进行负面宣传,使得学生或社会对化学产生不良的印象。化学教学中的"自黑"主要表现为使用负面素材,课堂
母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结构复杂,其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中益生菌双歧杆菌的生长。婴儿肠道相关双歧杆菌具有糖苷酶等分子工具,使其能够代
液相微萃取(LPME)与固相微萃取(SPME)是近年来出现的两种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环境友好等优点,适合痕量目标物的萃取分析,能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及医药分析
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去杆杠”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2000年至2015年期间各年末的资产负债率进行考察,主要从各类资产安排以及盈利能
森林认证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10年来,森林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文中介绍了森林认证的起源和发展现状,指出了森林认证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开展森林认证提出了
经济新常态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深入发展,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微电影教学方法是教育理论与实践
<正> 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不同程度的危害,人们为了夺取稳产高产,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虽达到暂时防治害虫的目的,但也使得害虫天敌大量死亡,从而导致了害虫种群
研究了生物质类废弃物在回转窑内的热解特性 ,讨论了物料种类、热解终温、加热方式、给料粒径和含水率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物料挥发份和热解终温高 ,加热快、粒径小 ,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