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列线图预测单发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和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预测单发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和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简单易用的列线图辅助临床医生的术前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132例患者完成了随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临床、血清学及影像特征的组间差异。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预测MVI的独立预测因素;用LASSO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MVI和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用C指数、bootstrap校正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列线图的阈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并计算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使用KaplanMeier(KM)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生存曲线的绘制和比较。结果:152例患者中63例(41.4%)发生MVI,132例患者中46例(34.8%)在随访期间复发。AFP>31.6ng/m L(OR=11.414;P<0.001)、ALRI>20.03(OR=6.704;P=0.011)、肿瘤包膜不完整(OR=5.734;P=0.015)和静脉侵袭的双特征预测因子(TTPVI)的存在(OR=4.674;P=0.031)是MVI的独立预测因素。AFP>8.6ng/m L(HR=4.552;P<0.001)、SII>309.04(HR=3.024;P=0.004)、肝硬化(HR=2.884;P=0.013)和肿瘤包膜不完整(HR=4.253;P=0.012)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预测MVI的列线图的C指数为0.843,校正C指数为0.82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MVI与实际MVI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DCA表明列线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列线图的C指数为0.832,校正C指数为0.824,预测1年无复发生存期(RFS)和2年RF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和0.881,但列线图的校准度欠佳。分别以160分和250分将患者分为MVI高危组和低危组、早期复发高危组和低危组,其预测MVI和术后早期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68.3%、87.6%、79.6%、79.6%、79.6%和80.6%、88.1%、67.6%、93.7%、86.4%。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VI高危组和低危组(P<0.001)、早期复发高危组和低危组(P<0.001)的累积RFS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基于AFP、炎症标志物(ALRI、SII)以及影像特征(肿瘤包膜、TTPVI)建立的临床列线图可用于术前预测单发HCC患者MVI和术后早期复发,从而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术前治疗决策。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与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0steosynthesis,MIPPO)对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为临床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目的:通过分析胃黏膜下肿瘤(GSMTs)的一般临床特征,以探究胃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通过比较ESD及EFR两种内镜下治疗方式的临床数据,评估分析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1月至2020-01月111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检查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11例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HER-2表达乳腺癌超声多模态特征,从而为乳腺癌预后的诊断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选取128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二维及彩色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应变力弹性检查并均在术后得到病理及免疫组化,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成HER-2阳性及HER-2阴性两组,对两组乳腺癌的超声多模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二维及彩色超声中HER-2阳性组病灶更多表现为界清、形态不规整、血
目的:分析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内镜下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肠腺瘤内镜治疗后复发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非干预的回顾性研究,选自2016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内(在此期间内完成镜下治疗及肠镜复查)的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行结直肠腺瘤内镜下治疗后并复查肠镜发现肠腺瘤复发86例及未复发36例患者,且具有较为全面的医学病历资料,对病历资料中镜下治疗时结直肠腺瘤的病理类型、大小、肠道的准备情况及
目的:通过分析ILD患者的肿瘤标志物、HRCT征象、SUVmax值,研究其在ILD中的表达特点,为ILD诊疗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及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LD患者共167例,其中IIP患者107例、CTD-ILD患者60例;另收集ILD-LC患者45例;比较三组中肿瘤标志物、CT征象、SUVma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Henry入路组(23例)和传统Henry入路组(22例),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6?0.86)(1~3)个月,两组术中旋前方肌修复率及正中神经刺激、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芯片中Lnc RNA/m RNA表达谱变化,通过生物信息技术筛选出与早期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Lnc RNA和m RNA并探索其潜在的功能,对筛选的关键Lnc 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方法:收集7例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早期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邻近非癌正常组织,并提取RNA,通过芯片对RNA进行分析检测Lnc RNA和m RNA,使用R语言软
目的:分析Sanders分型复杂跟骨骨折采取辅以3D打印技术(TDP)的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分院2018.12~2020.9期间医治的同纳入标准相符的22名跟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接受TDP辅助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1人归入3D打印组,将接受传统手术的11人归入传统组。3D打印组每例患者术前根据CT数据打印出跟骨骨折3D模型,判断骨折线、关节面塌陷情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筛选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常体检人群和因入眠打鼾、张口呼吸、夜间呼吸暂停、日间嗜睡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患者,共180例,所有人均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肺功能(FPT)等检查,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实验组:5≤AHI<15的轻度患者36人、15≤AHI<30的中度42人及AHI≥30的重度54人
目的:通过对照两种不同类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的MGD患者对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敏感性及差异性,探索临床治疗中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经济实惠的治疗措施。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120只眼)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病人,完善相关检查,依据睑板腺形态学差异分为腺泡萎缩型MGD组和阻塞型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