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和功能性微生物组合对罗非鱼养殖水质及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健康生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恶化,水资源浪费、病虫害爆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频频不断。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研究结合Biolog-ECO微平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法,探究生物絮团技术具体替代饵料比例以及不同功能性微生物组合配比对罗非鱼养殖系统水质状况、罗非鱼生长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以及水体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采取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分梯度的饵料替代,研究以生物絮团代替养殖饵料对养殖系统水质状况、罗非鱼的生长状况及水体微生物代谢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生物絮团替代10%的饵料和20%的饵料水体中的总磷分别降低25.56%和55.44%,氨氮水平分别平均降低14.00%和17.00%,水体亚硝酸盐浓度下降幅度不大;(2)替代20%的饵料和10%的饵料处理组饵料系数分别低于全部饵料组降低11.67%和12.50%;(3)随着生物絮团替代更多的饵料,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Richness指数)有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Simpson指数和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0.21%和0.31%;替代10%的饵料组的Shannon指数高于对照组11.87%,而替代20%的饵料组下降7.16%;(4)替代2 0%的饵料一组水体微生物群落对聚合糖类的利用强度显著低于全部饵料组和替代10%的饵料一组(P<0.05);替代不同比例的饵料,水体微生物碳源代谢对氨基酸类、脂类、醇类、胺类以及酸类的利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2.通过监测养殖环境水质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探究光合细菌+生物絮团技术在罗非鱼养殖系统种替代饵料的能力和对罗非鱼肠道及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替代10%的饵料时即能节约养殖成本,又能增强水体微生物对碳源的整体利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水体微生物对聚合糖类、酯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强度增强,降低了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能力;(2)随着饵料替代率的增加,生物絮团+光合细菌技术有使罗非鱼肠道细菌多样性下降的趋势;(3)20%饵料替代率对罗非鱼肠道菌群组成产生显著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主要菌群组成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等。3.选取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三种生长、功能各不相同的三种纯菌株,探究其扩大化培养所需要的温度、pH、接种量、摇床转速等培养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九组不同的微生物组合,探究不同功能性微生物组合对养殖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池塘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合A(产朊假丝酵母菌20 mL、枯草芽孢杆菌20 mL、沼泽红假单胞菌5 mL)和组合H(产朊假丝酵母菌5 mL、枯草芽孢杆菌10mL、沼泽红假单胞菌20 mL)的增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K(P<0.05),组合B(产朊假丝酵母菌20mL、枯草芽孢杆菌10mL、沼泽红假单胞菌10mL)、C(产朊假丝酵母菌20 mL、枯草芽孢杆菌5 mL、沼泽红假单胞菌20mL)、D(产朊假丝酵母菌10 mL、枯草芽孢杆菌20 mL、沼泽红假单胞菌20mL)、E(产朊假丝酵母菌10mL、枯草芽孢杆菌10 mL、沼泽红假单胞菌5mL)、F(产朊假丝酵母菌10 mL、枯草芽孢杆菌5 mL、沼泽红假单胞菌10 mL)和I(产朊假丝酵母菌5 mL、枯草芽孢杆菌5 mL、沼泽红假单胞菌5 mL)增重量分别高于对照组K(不添加微生物菌液)21.61%、22.55%、19.46%、9.85%、6.64%和3.85%,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2)在添加不同的功能性微生物组合之后第1天,不同的微生物因环境的改变,尚处于生长期,各个水质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在添加菌液第3天后,各个不同组合的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K(P<0.05);其中组合A、B、E、F、G(产朊假丝酵母菌5 mL、枯草芽孢杆菌20 mL、沼泽红假单胞菌10 mL)、H和I养殖模式下的水体氨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K(P<0.05);组合F和组合H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和对照组相比,不同功能性微生物组合下的水体微生物对聚合糖类、氨基酸类、酯类、醇类、胺类和酸类的利用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除组合G之外,其他不同微生物组合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组合B水体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组合G和对照组K(P<0.05),组合A、B、C、D、E和组合H水体微生物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组合G和照组K(P<0.05),组合A、B、H和组合I水体微生物的Richness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K(P<0.05)研究表明,在罗非鱼养殖实验中,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替代10%的饵料,既能改善水质又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并且能够增强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罗非鱼养殖桶中添加不同的功能性微生物组合,可优化罗非鱼养殖生态环境、促进罗非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强水体微生物碳源利用率,可为罗非鱼的健康养殖和生物絮团技术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HMCVT)作为一种液压与机械复合的新型传动装置,可根据工作负载变化自动切换档位,提高变速箱的传动效率,是目前重型拖拉机传动系统的研究方向。拖拉机在田间工作时,变速箱需要频繁的换段来适应多变的工况。拖拉机换段产生的冲击会对换段部件湿式离合器以及传动系统的寿命产生影响。为减小变速箱换段冲击、提高驾驶舒适性,本文将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相结合,从以减少湿式离合器滑磨功为优化目标的结构参
学位
H9N2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在我国家禽中均广泛流行且危害严重。作为鸡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的新城疫是鸡的必防传染病,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由于抗原性不断变异,现有疫苗免疫效果逐年下降,常常发生免疫失败。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中国养鸡业的新发传染病,为减少以上三种疫病对我国养鸡业的危害并降低免疫应激,我们开展了 H9N2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三联灭
现有的文本聚类算法存在划分不准确以及同名消歧算法的冷启动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融合多种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了基于Word2vec-Textrank与DMM的长文本聚类算法,之后引入文本中的元路径信息提出了基于元路径的Kmeans聚类算法,最后研究文本中的词向量信息和元路径信息融合方式,提出了基于Word2vec和元路径的同名消歧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Word2vec-Te
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由于近年来持续增加的化肥投入,导致有机质层变薄,土壤退化严重。本研究旨在保证产量不减的条件下减少化肥投入,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对黑土进行培肥。实验首先分析各时间节点的土壤八项常规理化指标与表征土壤物理性质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并计算其平均重量直径;然后测定代表土壤生物学性质的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这五种土壤酶活和土壤中氮循环相关功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饲料的必须成分,是其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来源,但是在我国,优质粗饲料短缺,许多优质饲料比如苜蓿需要依靠国外进口,无法满足动物生长和生产所需。而麦秸是一种成本较低且产量较高的粗饲料,但由于其营养价值较低,使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利用率不高。因此,研究秸秆在反刍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以提出针对性措施提高秸秆在反刍动物上的利用率,对平衡饲料利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取12只健康的公
大豆是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粮食与油料作物。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eorasja)侵染大豆引起的疫霉根腐病,每年都会造成全球范围内大豆种植业的巨额损失。在大豆疫霉的生活史中,游动孢子囊是无性繁殖阶段的重要器官,其释放的大量游动孢子能够帮助病原菌在田间扩散;在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卵孢子,往往先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囊,再释放出游动孢子开始侵染过程。然而,目前对大豆疫霉游动孢
近年来,过渡金属硫系化合物(TMC)因其成本低、导电率高、理论容量大作为锂电池的负极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离子的重复嵌入脱出容易导致电极破碎和团聚,造成了缓慢的离子扩散动力学,严重影响着其电化学性能。我们通过采用简单的合成手段,选择了合适的模板,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了异质界面,氮掺杂碳壳和氧掺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TMC。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ZnCo-ZIF为模板,合成了
犬流感是由犬流感病毒(canineinfluenza virus,CIV)引起的犬只流涕、咳嗽、发热,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造成死亡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自然条件下,多种来源的流感病毒均可感染犬,且易发生病毒基因的重组。H3N2是流行在亚洲地区的犬流感病毒主要亚型,该亚型还可感染猫。作为伴侣动物,犬还可能作为流感病毒(如季节性H1N1)的中间宿主,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犬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
面对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愈发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综合能源系统可融合多种能源输入并实现能源间的耦合转换,在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能源供给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建筑总量攀升,居民社区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居民对于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社区能源供给的变化,社区综合能源系统快速发展。而在需求响应技术实施的